山高秋深意更浓,总台2024重阳特别节目描绘时代不老画卷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实习生 丁沁轩/文
2024-10-12 19: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感受科技的魅力与艺术的美感

10月11日,《霞光满天山河颂——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阳特别节目》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音乐频道(CCTV-15)播出。

此次总台重阳特别节目由全国老龄委指导,在美丽海滨城市青岛启幕,通过深沉而温暖、蓬勃而悠长的基调,将“重阳乐·茱萸自有芳”“重阳志·为霞尚满天”“重阳情·久久颂歌长”三大篇章缓缓展开,以岁月致敬长者,以创新延续传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神上的盛宴,引领观众穿越岁月长廊,共同体验了一场恣意的秋爽之旅。

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全国青年、老年朋友的好评,他们表示:“重阳舞台的活力太具感染力了,了解了重阳节俗之际也深植下爱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的意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评价节目:“真正地做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结合民众之所问、民众之所需,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贡献高质量精神食粮的同时,传递了尊老爱老的社会正确的价值导向,更以生动的‘前浪’故事,引领观众建立起积极人生态度。”

情暖重阳,岁月不老

温暖传递敬老、爱老的时代新解

重阳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承载着对秋天丰收的祈福愿景,更寄托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今年的总台重阳特别节目以“登高”为串联,通过一幕幕精心设计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老年人精神的矍铄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体会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正如节目中所提到的“大自然不惧辞别青绿,生命不惧辞别青春”,这也是对重阳节的最佳诠释。

目开篇,一段以爷爷与孙女为主角的“登高”故事短片,仿佛一幅温暖的水墨画徐徐展开。在青岛毛公山,祖孙携手登高望远、共赏秋景,为重阳“辞青”点题。随后,登山休息途中,爷孙两人一同吃重阳糕、品菊花茶、打太极拳,在爷爷循循善诱的文化讲解中,孙女开始领悟到九九重阳的独特魅力。独特而温情的串联设计不仅展现了重阳节的传统节俗,更通过祖孙互动,描绘了一幅文化传承的温馨图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同时传达了文化的生生不息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

晚会特别邀请了95后非遗传承人邵姝源,她带来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阳茱萸绛囊。通过与嘉宾的生动互动和介绍,观众既了解了茱萸绛囊的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更表达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青岛籍演员黄晓明还用青岛话演绎重阳古诗词,开启了“重阳有宝”的有爱互动环节,在热闹非凡之中将重阳节的历史文化传递。

此外,节目邀请了来自五湖四海、多才多艺的银发爷奶们,他们精神矍铄、奋发昂扬。时尚爷奶团、机车爷奶团、老年摇滚乐队、老年芭蕾舞团等,纷纷登上舞台,展示了老年人的多样风采。这些节目不仅打破了观众对老年生活的传统认知,更重要的是呈现了当代老年生活风貌:他们或纯真鲜活,或有趣多元,或从容深刻,青春的逝去并未阻止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原来老去也可以这么“老精彩了”。

时代赋予了老年人新的生活,而展示他们的精彩、欣赏他们姿态、歌咏他们的热烈,何尝不是一种敬老爱老的时代新解!

古韵今风,科技赋能

老青合奏出传统文化的现代交响曲

今年的总台重阳特别节目在形式上大胆创新,没有拘泥于“重阳节是老年节”的束缚,而是通过广泛选材与创新呈现,不断拓展节日、节目的内涵与形式,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进行创意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既有古典传统的文化表述,又有鲜活生动的创新文化“国潮”节日表演。

今年的重阳特别节目从各层面出发,既符合老龄审美需求,又兼顾全龄层喜闻乐见,打造出一系列富有深意与新意的节目。创意舞蹈《八段锦街舞》将传统的八段锦与现代的街舞结合,八段锦博士、少儿街舞者等携手演绎。八段锦中式哲思让街舞更具深意,街舞快节奏则让养生更加潮流,两者融合打造了一出既禅意养生又动感炫酷的舞蹈表演,这一创新不仅吸引了老年人的兴趣,也赢得了年轻观众的热烈点赞。歌曲《夕阳红》除了邀请杨洪基、佟铁鑫两位“底气十足”的歌唱家演绎,还创新地加入年轻观众喜爱的“说唱”元素,将其改编为一首既承载老人美好祝福,又迎合时代浪潮的积极向上的歌曲。此外也有更多凝聚着集体记忆、拥有情怀意指的经典老歌。青年歌手携手孟庭苇、李玲玉艺术前辈演绎经典老歌,《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军港之夜》《天竺少女》等歌曲,让那些“忘不了的歌”成为时光穿梭机,营造出全家人共同追看的合家欢仪式感。

近年来,总台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不断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在舞台上,特别节目还采用了上百架小型的无人机,在空中组成了一个屋顶的形状,在表演的最后缓缓落下,和舞台上的几十名演员在舞台上共同构筑了一个“家”,这一环节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更传递了家的温暖与幸福。此外,晚会还通过CG、AR、VR等数字技术手段,打造多个场景化、科技感、艺术性的灵动表演空间,为观众带来了绝佳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不仅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更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与艺术的美感。

(图片由节目方提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陈晨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实习生 丁沁轩/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