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今天送到你手上的《深圳特区报》,是我们连续出版的第15000期。
2024年10月12日,《深圳特区报》第15000期。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42年前在铁皮房中创刊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这份持续焕新的报纸已与你相伴相守15000个昼夜。
15000期,15000次的沧桑历史记录。《深圳特区报》与城市共进,与读者同行,记载了深圳这座城市的蝶变轨迹,反映着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成长于世界瞩目的深圳经济特区,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朋友一路支持,何其有幸!
1993年深圳特区报总编室的编辑在新装修好的办公室精心编辑。
15000期,《深圳特区报》矢志在市委、市政府与市民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作为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坚持党性原则,站稳人民立场。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飞入寻常百姓家”,和市民群众一道触摸时代脉动、坚定改革发展信心;深入企业车间、社区小区等基层一线,反映首创实践和群众智慧,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做好参谋助手,成为桥梁纽带,做到辅政亲民。
15000期,《深圳特区报》努力做好广大读者朋友的知心人和同路人。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必须始终心系百姓、服务人民。一路走来,《深圳特区报》推出一件件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大力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助力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清朗的社会风气;聚焦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基层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为市民朋友和企业送“及时雨”、解“老大难”。
15000期,《深圳特区报》坚决当好改革创新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报”,既是改革风云记录者、改革强音发出者,也是改革创新的忠诚践行者。自创刊以来,《深圳特区报》始终弘扬改革精神,坚持守正创新,锐意变革求新。版面持续刷新越发大气,栏目动态调整更有格调,文风不懈改进愈加鲜活;在继续办好报纸的同时,热情拥抱时代潮流,新媒体不断迭代,新媒体矩阵迅速成型,技术代际和传播流量比翼双飞,影响力稳居全国前列。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历时十余年的媒体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是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是时代向我们发出的召唤。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我们必能在打造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新型主流媒体上交出亮眼答卷。
敢想敢为,勇毅挺进。面对新技术迅猛发展,面对新传播力量激烈竞争,主流媒体的改革发展是必答题。我们必须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锐意推进系统性变革,坚决破除和改进不利于创新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评价激励方式,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不断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使新闻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充分涌流。
守正笃实,精耕细作。内容产品永远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深圳进一步激活改革、开放、创新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经济特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深圳新闻富矿优势,深耕时政、理论、财经、人文等领域,精益求精打磨内容产品,努力将权威性、专业性做到极致,以精品、爆款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定信心,凝聚合力。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广大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背靠深圳这座活力无限的奇迹之城、创新之城和未来之城,我们信心满怀。改革没有旁观者。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关系到报社全体同仁,需要每个人投身其中,齐出“金点子”,共挑“千斤担”,迈好机制关、人才关、经营关等关口,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往无前,再大的梦想也终将抵达。走过15000期,《深圳特区报》正阔步再向前,不断擦亮“改革开放第一报”金字招牌,激情谱写新的更大的奇迹!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