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定位再升级,都市核心区再扩容!新安西乡和前海“扩区”后范围纳入都市核心区

宝安湾
2024-10-11 07:43
摘要

《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布局差异化发展的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推动全域平衡发展、空间网络联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10月10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有关情况。

据介绍,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圳的核心功能定位是发挥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布局差异化发展的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推动全域平衡发展、空间网络联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各阶段的目标愿景为: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全民共享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总体规划》提出全方位拓展和深化深港澳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多领域务实合作,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目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正在组织“黄金内湾”的概念规划与设计国际咨询工作,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谋划建设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深圳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据介绍,《总体规划》在延续历版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将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通过提升核心能级、强化多点支撑、引导网状聚合等空间策略,形成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

其中,在提升核心能级,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方面,2035版《总体规划》在上一版总体规划提出的福田-罗湖中心、南山-前海中心基础上,将宝安区(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民治、龙华街道)、龙岗区(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及前海“扩区”后的范围整体纳入,形成都市核心区,承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商贸、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国际交往等核心引擎功能,成为培育全球标杆城市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空间载体。

就宝安区来说,此次新安、西乡街道被纳入都市核心区可谓实至名归。今年6月,研究机构赛迪四川发布“2024活力街道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榜单。西乡、新安街道就携手入围前10,展现出了在全国街道竞争中的巨大优势。

据了解,新安街道是宝安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经济第一重镇,众多上市公司总部聚集,GDP超过千亿元。购物热门商场壹方城、海雅缤纷城引领全市十大商圈,古朴的甲岸村成为美食天堂,还有深圳新地标“湾区之光”摩天轮,宝安中心区的国际范越来越足,不断助力深圳国际化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西乡街道面积为58.55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过100万,是深圳规模较大、经济发达的街道,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三月三”庙会、铁仔山古墓群、绮云书室等传承着岭南的千年文脉,同时这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吸引了众多人才纷纷落户。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冬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