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国兴,一代代科学家以满腔热忱投身强国建设,不畏艰苦、攻坚克难,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广大党员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勇担时代重任、锐意开拓进取,奋斗在科技创新第一线,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勇当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卫士
2017年,即将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物理系博士毕业的葛永帅是困惑的,由于国内医学物理学科尚不成熟,他一时难以下定回国的决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深圳先进院医工所是中国科学院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单元之一,汇集了医学成像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并已在X射线及CT成像理论、方法和系统方面积累了大量成果。于是,他毅然决定加入深圳先进院,并于4年后顺利晋升为研究员。“深圳先进院具有多个交叉创新研究,让我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系统性地考察CT成像存在的问题,研发前所未有的创新技术”。当前,葛永帅团队正积极研发面向未来的低剂量、精准、定量CT成像数理模型、智能重建算法、基于半导体材料的高灵敏X射线探测器、便携式可移动CT成像装备,服务下一代个性化、智能化医用CT诊疗。

图为正在工作的葛永帅
深圳先进院研究员王珊珊从小就有着对科研的热情和向往,读过很多学术大咖的传记,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从攻读博士学位起,我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快速医学成像等领域,希望能通过不断探索未知,为社会做一份实质性的贡献。”为了让医生看得更清楚,王珊珊不断刷新医学成像的分辨率和速度:将深度学习引入磁共振成像领域,国际同行广泛评价为首创工作,开创磁共振学习重建的全新时代,实现了对众多复杂结构“实时”成像;设计了深度学习开源框架(AIDE),可用于处理具有稀缺或噪声标注的数据集,以统一框架处理医学图像分析常见的半监督学习、无监督域适应和噪声标签学习任务,将影像分析标注需求降低至十分之一。

图为王珊珊
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阮长顺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领域已专研多年,他表示,“从事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生物工程出身的他在保送研究生时,发现心仪的导师专攻组织/器官工程,于是果断选择了这一科研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生物3D打印技术有望给组织/器官体外制造带来革新,同时临床对该技术需求也日益增大,便一直深耕于此,开展了多项创新性研究。今年4月,阮长顺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Gradient matters via filament diameter-adjustable 3D printing”的研究性工作。该研究通过定制3D打印运动轨迹上的打印速度和打印高度,实现挤出 3D打印纤维直径的精准控制,革新均匀纤维堆积的传统模式,实现梯度多孔结构的精准制造,为异质器官仿生构建提供新策略。

图为正在指导学生的阮长顺
▌ 科研是一场“马拉松”
他们在科研长跑中遇过挫折,也在点滴成就中坚定信仰。
“科研道路上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保持谦逊能帮助我们接受失败,保持耐心则能让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直至成功。”在谈到科研感悟时,王珊珊指出机器学习和医学成像等领域,技术更新迅速、社会需求多样,必须保持谦逊和耐心,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正是这份谦逊和耐心,让王珊珊愿意去探索一些“非常规”的解题思路。具体来讲,王珊珊针对磁共振成像速度慢的瓶颈,与团队一起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实现了既快又清的磁共振成像,获得了国内外同行广泛一致的“first”引用,被称为“有潜力改革成像科学”。
葛永帅的博士导师曾教导他做科研要始终关注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激励着他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坚持问题导向,不盲目追逐热点。“对CT成像研究越深入,我们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多、越难。不是缺少值得研究的问题,而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太难!我们一点一点地突破,逐步完善对CT成像的认识,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功夫不如有心人,经过近7年的独立探索,葛永帅终于构建起了新型CT成像“模型-方法-器件-系统”链条,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下一代高端CT成像装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自主解决方案。
科研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医药领域更是如此。阮长顺坦言“刚开始做我觉得太难了,怎么可能造得出来,大家也怀疑自己,但慢慢地会发现,我们的材料在优化、技术在提高、发表的论文也有人关注,就觉得做这个事还是有意义的。”他邮箱里置顶着一封邮件,是一位患者在读过他发表的文章后,特意来邮询问能否将文中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这封邮件时刻激励着他在科研路上求索,深入更多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课题。
▌ 传递不懈探索的精神火炬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在科研过程中,深圳先进院科研人员既是科学研究的攻关者、挑战者,也是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
在深圳先进院,有一条特别的长廊,展示了23位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科研事迹,以及上百位著名科学家语录。其中程开甲先生的精神深深影响着阮长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螺丝钉,如果能用所研制成果在器官制造领域,做一点自己的贡献,那我们就很开心了。”作为医药所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阮长顺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持续发挥领头雁作用,在言传身教中积极践行着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带领学生们在科研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
受钱学森等前辈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和以身报国、心系人民的爱国热情感染,王珊珊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领域不断探索,希望为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创新和突破,为改善人类健康水平做出一些贡献。“前辈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奋发向上、不懈追求,对于我的学生们,我也一直要求他们做到诚实靠谱,有公心和利他心,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要思考如何为科学、国家和人类带来贡献。”
“前段时间路过绵阳,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邓稼先先生的雕像前,脑海中不断浮现他心系祖国、淡泊名利、默默奋斗的事迹,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作为医工所第六党支部书记,葛永帅时刻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红色研学为抓手带领支部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作为自己科研的第一奋斗目标。
薪火不息、精神永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深圳先进院将继续履行好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勠力同心、奋勇突破,让党旗飘扬在科技最前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
(受访单位供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我试着看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