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意城市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深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2024-10-01 16:2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入探讨文化新质生产力和创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为深入探讨文化新质生产力和创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践路径,探索如何在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促进创意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作出理论指引与道路探索,9月28—29日,“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意城市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第五届年会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举办。《东岳论丛》《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深圳社会科学》《特区实践与理论》为本次会议提供学术支持。

活动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指导,南方科技大学、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主办,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南方科技大学文化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承办。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意娜主持。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首批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会长李凤亮分别致辞。

胡一峰代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向本届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文化大数据、文化大模型、文化新基建等新课题。本届年会聚焦“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意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个重要主题,邀请全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必将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产生积极作用。

李凤亮指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由一批从事文化创意、创意经济、文化产业的专家教授发起成立,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打造了平台,提供了思想支持,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本次研讨会主题契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切合当前我国城市文明建设形势。当前,关注文化领域内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是回应党中央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的应有之义。期待与会学者能够提出真知灼见,产生学术共鸣,推出学术精品。

会上,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领导向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花建,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勇锋,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薛永武,中国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张伟,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教授高建平等专家颁发了顾问聘书。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意娜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教授金元浦,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山东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范玉刚,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李凤亮,中国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张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全球文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单世联,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军,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勇锋,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忠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演讲。

会议圆桌论坛环节由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陈能军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勇,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邵明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薛永武,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建新等嘉宾参与圆桌论坛分享。

本次会议设置“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文化‘双创’”等四个分论坛。会上还宣读了会议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9月29日上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召开第五届年会理事会。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陈能军主持会议。会上,研究会领导汇报了年度工作情况和未来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围绕“深化文化机制改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研讨。

(图片由南科大提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