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项目团队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化、智慧化引领,采用了多种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技术,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建设。
项目全国首创近百米拱结构钢梁运用,南北立面利用从“五层到天面层”共三层的高度布置钢管混凝土拱架结构,由钢管砼拱、下弦水平钢拉梁和竖杆组成自平衡体系。圆拱跨度约 95m,高度 23m,下弦拉梁内6根预应力钢绞线,共施加预应力 2800t。
逐层外扩倾斜式巨柱+挑檐结构是项目又一亮点。整体建筑造型呈现飞檐出挑强烈、主体结构上大下小的特征。倾斜巨柱截面最大尺寸2000X2000X50,底板——5 层楼面为 X、Y 向均向外倾斜 7.78°,5 层楼面以上保持在竖直平面内、X 向向外倾斜 23.07°。逐层外挑挑檐层数越高悬挑跨度越大,屋面层大悬挑达到 40m,另加悬挑 20m 的立面造型。
此外,项目还应用光储直柔技术,在临建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将光伏组件和临建房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模块化集成。通过储能技术和智能调度算法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可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供给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在项目临建办公区、生活区共安装986块光伏板,预计年发电量预计40-50万度。
引人注目的是,项目在施工现场共安装6个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能量魔方-充电宝,单个储能容量215KW,在夜间施工用电低谷期进行储能充电,在白天用电高峰期进行放电,谷充峰放,通过降低尖峰市电需求,节约电力资源。
项目运用智能测量——激光测量,点云扫描新技术,此类装备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取主体结构的实体点数据。扫描形成的关键点云数据如拱脚节点、挑檐节点等与BIM模型进行匹配复核,复核构件加工的准确度和安装的精度。
项目钢结构等装配式构件体量大,安装施工时间长,精度控制要求高,针对“危繁脏重”作业,在项目建设中应用了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激光除锈机器人。通过可方便拆卸组装的导轨,实现机器人对大尺寸箱型柱/箱型梁结构等的自动焊接。采用脉冲激光,搭配高质量光纤传输线缆,电光转化率高,除锈效率为角磨机除锈的2.1倍,适用于焊接前坡口位置除锈、探伤前除锈、曲面除锈等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现场也应用了智能扫描机器人、混凝土振捣机器人、智能打磨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
在后端管理方面,项目当前已采集地下、地上共计70个测量点位数据,通过BIM+VR技术,实景查看项目现场,并将施工现场与BIM模型进行1:1比对,通过模型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比对,各阶段全景模型对比,方便后台端对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偏差等查询与管理,提高施工前模拟阶段的真实性和交互性。
在前端指导核验方面,目前项目已在地下室与地上共布置约300处AR二维码识别点,AR可视化指导现场施工核验、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通过二维码识别,将BIM模型进行厘米级定位,1:1叠加在施工现场,可进行可视化工序模拟、预留预埋精准核验、复杂管综可视化交底与核验等,在现场进行可视化指导与核验,提升设计施工协同, 辅助项目得到“实模一致”的BIM模型资产。
项目高质量建设的背后,离不开钢结构智能加工技术支撑。中建科工钢结构加工厂集成机器人、高精度变位机、人机交互设备等智能装备,利用机器人控制、智能分析感知系统、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钢结构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操作安全和环保要求,通过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风险,标准化生产提升构件质量生产与质量,惠州工厂共设置9条生产线,7大智能中心,186个工位,年产能达25万吨。
据悉,前海博物馆(原国深博物馆)是深圳市规划建设的重大文体设施之一,项目已连续五年(2020-2024年)列入市重大项目,2024年首度列入省重大项目,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深圳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及全球区域文化中心,有利于提升深圳市综合文化水平,带动深圳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编辑 秦天 审读 匡彧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