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2012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日前深圳博物馆展开了馆藏深圳历史民俗文物、改革开放历史文物以及中国古代艺术文物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包括文物摄影、基本信息录入、照片上传以及信息校对等各项工作。
说简单点,就是深圳博物馆对自己“家藏”进行了一次盘点,并且制作了“电子账本”,如此一来,家里有多少宝贝也就一目了然啦。
这次,深圳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还真清理出了过去在文物库房里蒙尘的几件珍宝。它们分别是:
一、首次发现汉末三国早期佛像镜。该佛像镜的发现是本次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经初步研究,该铜镜是目前海内外博物馆藏唯一采用西王母龙虎座的早期佛像镜,这与两晋时期双狮座佛像完全不同,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传播与汉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汉末三国 佛像镜 深圳博物馆藏
二、发现一批宋金时期具有典型时代气息的杂剧乐舞砖雕。宋代伎乐人物砖雕一组,衣纹线条流畅,持各类乐器,有趣的是头皆戴牡丹,这是两宋各阶层男子簪花的实物再现。据载,无论朝廷礼仪还是民间节庆、喜事等场合均流行男子簪花。金代伎乐人物砖雕则表现出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特征。特别是两件金代乘狮童子飞仙,题材罕见,线条流畅,动感极强,具有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堪称宋金砖雕中的极品。宋金砖雕是宋金时期市民文化与杂剧、南戏等艺术发展的文物呈现。
金 伎乐人物砖雕 深圳博物馆藏 (1)
金 伎乐人物砖雕 深圳博物馆藏 (2)
三、整理出一批颇具价值的明清铜佛道造像。佛教方面包括明清铜佛、度母、送子观音等像;道教方面包括铜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八仙之铁拐李等神像。这些佛道类造像不少为明中晚期铜像,质地精良,艺术性高,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展示教育价值。
明 鎏金铜真武大帝像 深圳博物馆藏
明 铜送子观音像 深圳博物馆藏
四、发现一批明法华彩人物陶俑。法华彩是元代北方民窑创烧的一种陶瓷产品,吸取了山西壁画彩绘艺术。这组明代法华彩人物俑塑造生动传神,极具艺术性,是明代法华彩陶瓷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明 法华彩人物陶俑 深圳博物馆藏 (1)
明 法华彩人物陶俑 深圳博物馆藏 (2)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