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博物馆),9月24日联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为中国银行(香港)呈献:“中华文明溯源”特别展览揭幕。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得到博物馆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香港)赞助,将于9月25日向公众开放,展期至2025年2月7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九个考古文化和九个主要考古遗址近110件珍贵文物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吸收,最终融为一体,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和特色。“中华文明溯源”特别展览聚焦近二十年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展出约110件(套)新石器时代至夏代、跨越5000年的珍贵文物。这些展品来自内地北京、甘肃、辽宁、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市和香港共14间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涵盖九个考古文化和九个主要考古遗址,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展品中有1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孕育——文明初成(距今5800–52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流域等不同区域都出现了文明初成的迹象。第二单元《绽放——古国文明的发展(距今5200–3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开始衰落,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传承——王朝时代的开始(距今3800年–3500年)》:夏朝建立,中华文明进入了新阶段。
在以上三个单元和时期中,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分别为玉龙、玉琮和铜斝,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第一单元中的玉龙(距今6000–5000年),来自红山文化中晚期遗址,是中国最早具有龙形象的实物之一;第二单元中的玉琮(距今5300–4300年)作为身份的标志,是良渚文化玉礼器系统的代表,也体现了良渚玉文化对周边文化和后世的广泛影响;第三单元的铜斝(距今3800–3500年)为来自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礼器,反映了二里头文化独特、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以及以青铜器为核心的中华礼仪制度的逐渐形成。
不少器物生动展现人们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其中,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塑刻画生动,例如人抱鱼像(距今5300–3800年)。当地亦发现大量玉器,或夸张或具象,如人头像(距今4200–3800年)。此类玉人像也被认为是四川三星堆文化祭祀坑(距今3300–3100年)出土青铜头像的灵感来源之一,展示出长江流域源远悠长的文化传承。
张智霖“星”音导赏引领大众了解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展览透过270度全景银幕,重现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之一——位于陕西省的石峁遗址。石峁遗址是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发现改变了以中原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传统认知。遗址于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入选美国考古学会期刊《考古》世界十年(2011–2020年)十大考古发现。展览展出多件石峁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如神人对虎纹石雕(距今4300–3800年),这些石雕表现精致的雕刻技巧,亦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博物馆很荣幸邀请到著名歌手及艺人张智霖为展览录制广东话“星”音导赏,带领观众探索石峁遗址,及细说文物背后的故事,讲解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及脉络。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署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刘震表示:“香港锐意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西九文化区作为香港的文化地标之一,一直是落实这愿景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华文明溯源’展览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活动之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善用西九文化区这个平台,向海内外观众说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表示:“本次展览聚焦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所调集文物展品类型十分丰富,从辽河平原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到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花叶纹圜底罐,再到香港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等,旨在深度挖掘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进而呈现香港与内地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的生动灿烂图景。”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本展览汇集了多个重要考古遗址的出土文物,展示5800多年前中华大地先民的生活,他们土生土长,连绵不断地把中华血脉传承。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区在交流互动中汇流融合形成。我们希望观众,特别是学生和年轻人,透过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银行(香港)副总裁陈文表示:“中银香港非常荣幸能在祖国75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参与并赞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中华文明’系列的第二个特别展览——‘中华文明溯源’,给广大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个深入了解自身文化根基的机会。‘知所从来,方明将往’,中银香港致力促进香港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所有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不断加深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我们将继续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贡献力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张智霖很高兴能为“中华文明溯源”展览献声,他分享道:“我很荣幸参与这项弘扬中华文化的跨领域项目。展览展示多个宏伟的考古遗址、以及众多手工精巧、造型非凡的出土文物,体现出中华大地先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我鼓励大家走入展厅,近距离观赏这些珍贵文物,并配合我的语音导赏,感受中华文明的绚丽多彩。”
继去年由中国银行(香港)独家赞助的“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再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合作,于9月25日举办讲座,邀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透过丰富的考古发现和深入的研究,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此讲座亦将于博物馆及大湾区之声在线平台直播。其他活动包括小小考古学家亲子工作坊、盘筑制陶工作坊等。
博物馆将推出90款以古代文明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及书籍,包括盲盒玩具、饰物、颈枕、文具、磁贴、茶具、杯子等,将在博物馆ART EXPRESS by 商务印书馆礼品店分阶段推出发售。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