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开展劳动课程在地化实施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帅飞飞
2024-09-12 19:2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作为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必修课程,劳动课程需要在地转化和校本化实施,强调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光明区从在地化教育视角出发,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对劳动课程进行在地化校本化实施,让学生置身于地方文化、机遇和经历之中,帮助学生理解、依恋、认同他们身处其中的“地方”,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还有助于发挥劳动课程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整体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劳动课程在地化实施的顶层设计

在整体把握和综合考虑课改精神、前沿理论和光明实际的基础上,光明区教科院做好建立在地化实施劳动课程的顶层设计,详细规划光明区劳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关键举措、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建立具有光明区域特色、区教科院引领、以学校为纽带、家校社三方联动的劳动课程实施机制。并以丰富多样的劳动项目为切入点,往上延伸到制定劳动课程实施的学校方案与区域规划,往下延展至打造劳动项目和不同实施阶段的相应课型,遵循“国家规定-区域规划-学校方案-劳动清单-劳动项目-课堂教学”的基本样态,构建“三线·五层·六级”劳动课程在地化实施的实践范式。即:依托本土文化制定“一地一计”,根据学校愿景制定“一校一策”(含“一校一清单”),基于年级特色培育“一级一项目”,尊重个性选择打磨“一师一优课”。

建立中小学劳动清单制度

光明区教科院深刻领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光明区教科院指导全区各中小学校综合运用把握劳动课程内容结构、整合其他课程相关内容和依托区域学校优势资源等实践策略,开发项目化、跨学科、校本化的劳动清单,推动劳动清单的项目化系统化,彰显劳动清单的跨学科综合性,促进劳动清单的在地校本转化,整体提升劳动课程实施结构化水平和学生劳动素养水平。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劳动清单案例,形成了“一校一清单”的劳动清单制度。光明区按要求上送的8个案例在深圳市劳动清单案例征集遴选活动中全部获奖(含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

打造劳动课程在地化实施的“劳·综”统整项目

光明区教科院从在地化教育视角出发推进劳动课程的在地转化和校本化实施。依托“光明农场”历史记忆带来的山、水、天、林、湖、草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背景下丰富多样的先进科技资源,整体设计和实施“从农场到科学城”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统整项目,不仅从历时态的角度跟踪区域演变历程,还从共时态的角度深挖本土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依恋、认同他们身处其中的“地方”,通过协作学习方式,历经项目式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还有助于发挥劳动课程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整体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核心素养。

(图片由光明区教科院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帅飞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