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决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最大最重要的“制度型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最大限度地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规制体系。这是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一个关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开放”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以开放促改革”。
1.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决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是一个大战略,也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2023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就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为主题开展的第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由此走上强国之路。毫无疑问,开放是加快发展、促进改革的动力机制和强大引擎。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是开放与改革的基本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进一步坚持好这一基本国策,大力以开放促改革,才能有效促进改革,在各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也才能赢得新的发展先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把握开放的重点方位
《决定》提出的开放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五个方面中,“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灵魂,是最为突出的重点方位。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都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方面。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制度型开放”,要求推动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激荡社会活力的更高层级开放。
“制度型开放”重在规则、体制、机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深度变革,以高标准、高水平为目标,通过制度的力量,大幅度降低项目许可、获取信贷等方面的成本和时间,确保经贸活动提升流通效率。《决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最大最重要的“制度型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最大限度地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规制体系,尤其要立足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以及商事诉讼、商事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领域实施开放型的规则体系。“制度型开放”也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循环速率、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一个关键。
3.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决定》强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不仅彰显了我国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魄力与决心,同时更是一种推动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基本内涵,是在一个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基本相似的地理空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社会优化等一系列综合性、联动性治理,来凸显区域优势,实现“最优”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一盘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大棋。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点”在于:第一,按照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引导区域找准功能定位和发展方位,这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举措。第二,实现“区域突破”和“重点跃进”。选择具有相应条件的区域率先突破,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第三,立足区域主体功能特点,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粮则粮,宜商则商,构建潜力大、动能强、可长远的发展动力系统。第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和区域开放功能分工,完善跨区域产业链分工体系,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建设更加开放、便利、统一的大市场,提升区域间产能、产业合作和链接,强化区域发展互补性和协调性。第五,强化区域开放布局的引领性。《决定》强调“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这一布局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而以自贸试验区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平台以及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口岸、国家级新区,要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引领性”节点;“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要成为刷新生产力布局、优化发展的“引领性”界面,大力促进要素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更高水平的全局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4.“开放能力”是一种现代化发展能力
《决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强调“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能力”是一种现代化发展能力,是强国兴邦之道。
提升开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善于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特点和优势,在国际领域扩大合作,强化扩大对外合作的基础。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
编辑 刘彦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