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自然生息的金龟村,和深圳人的距离有多“近”?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2024-09-09 18:24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坪山有个金龟村,它离深圳的城市中心有多远?

坪山有个金龟村,它离深圳的城市中心有多远?以市民广场西公交站为例,从导航软件上看,最近的距离也超过48公里,远远超过大部分人日常的出行半径。但它也可以很“近”。还是以市民广场西公交站为例,经深南大道、滨河大道、惠深沿海高速、坪盐通道、南坪快速等主干道,仅有2个红绿灯,路况良好的情况下预计48分钟便可到达。

在另一个维度上,金龟村离深圳人更“近”。

即便是节假日的出行高峰期,依然有不少住在福田、南山等区的深圳人“义无反顾”地向着金龟村奔赴,哪怕花在路上的时间是48分钟的好几倍。他们中有的人是作家,有的人是设计师,甚至还有在深圳高校就读的学生……身份不同,但谈及来此的缘由则大同小异,大致上可以凝练成一句话:“到这里来,我们可以离自己的心灵更近一点。”

▲市民躺在金龟自然书房天台上仰望天空。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市民带着孩子在金龟河戏水。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漫步金龟河畔 “遇见”桃花源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金龟村,行走在金龟河畔,市民沈先生自然而然地吟诵起这段《桃花源记》中的文字。某种程度上,这段文字确实可以作为金龟河两岸的生动写照,只需把“桃花林”的意象更改为“水翁林”。

▲金龟河畔林荫处处。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金龟河畔生长着众多水翁。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在金龟河畔繁盛生长的这些高大乔木名为水翁,又名水榕,属桃金娘科,为常绿大乔木,最高可达15米。村民说,在民间,关于水翁这个名字有一种通俗的解释,那便是水中的不倒翁。

▲临近日落时分,阳光洒在清澈的金龟河上。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摄

金龟河全长约5公里,发源于田头山,穿行于金龟村全域,注入赤坳水库。沿着河岸行走,处处尽是树干粗壮的水翁,树冠高大且茂盛,枝头挂着黄豆般大小的果实。村民介绍,这些水翁中有不少树龄超百年,甚至还有两百岁的“水翁王”。深晚记者了解到,金龟河沿河的水翁约有870棵,有植物专家推测,这一水翁群落可能是深圳最大最古老的野生水翁群落。

▲金龟河畔生长着众多水翁。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除了生机勃勃、高大挺拔的水翁群落,金龟河清澈见底的水质、两岸翠绿的草地同样让人见之心旷神怡。静坐于河岸旁,可见清澈的河水不知疲倦地冲刷着鹅卵石铺底的河道,水声淙淙,仿若一首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的轻音乐;鹅卵石间,不时有游鱼灵活地穿行,随即便有一团白影俯冲而下:原来是在旁窥测已久的白鹭见机而行,一口叼起了游鱼……

▲金龟河里,一只白鹭扑击而下。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摄

▲金龟河水质清澈,两岸景色怡人。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除了种种自然的生息,河道间分布的汀步,也吸引着到此的游人戏水。有的人伸手沉入汀步间的水槽,看清泉在指尖涌动、水花飞溅;有的人溯溪而行,感受着沁人心脾的清凉;也有的人在岸上的草地铺下一块毯子,观水,吹风,好生自在。

▲在汀步间的水槽,可以感受到金龟河水的清凉透彻。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摄

走进自然书房 读者收获满满欢喜

自然气息浓郁的金龟村里,坐落着国内首家以“自然”为主题的书房——金龟自然书房。金龟自然书房原是村里的一栋旧房,经过主题设计、改造后焕发新生。绕楼一周打量,干净透明的玻璃门窗接纳着外界柔和的自然光透入屋内,可以看到窗台边的阅读区,以及其上摆放的典雅的绿壳台灯、生机勃勃的各种多肉植物。

▲金龟自然书房。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金龟自然书房。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走进书房,漫步其中,中央的阅读区里,一排排靠墙的书架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供取阅;中庭的玻璃天窗上,阳光倾泻而下,给屋内带来自然而然的窗明几净之感。沿着楼梯拾级而上,二楼有着小茶座,旁边收藏着许多经典唱片,可供选用播放。

▲金龟自然书房的留言区,贴满了读者相片和留言。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金龟自然书房天台空间开阔。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外间的天台宽敞开阔,铺设着木地板。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书房的室外活动区,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一些沙龙活动也会在此举办。正值多云天气,深晚记者看到,几位来此游览的市民在天台的木地板上席地而坐,仰望天空的云卷云舒,脸上笑意油然而生。

▲大量采用玻璃门窗的金龟自然书房显得很通透。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金龟自然书房的窗旁摆放着大量多肉植物。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作为自然主题书房,楼中的陈设品有着昆虫标本、动植物彩画、海洋生物讲解图等。从水螅的外形、构造,到水母的成长历程,到林间的生态系统如何组成……这些知识以文图并茂的方式沉浸式地呈现出来,行走其间打量、思考、品味,便仿若上了一堂特别的自然知识课。

▲金龟自然书房的墙上挂着承载着丰富自然知识的精美绘画。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摄

书房中还特别陈设着一张深圳晚报的报纸。原来,2019年5月,书房附近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倭蜂猴,经工作人员沈龙辨识后,联系了专家及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最终得以回归大自然,这张报纸便是当时的报道版面。

▲金龟自然书房内陈设着自然主题的展品,右下角为发现倭蜂猴的报道。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自然光从书房中庭的天窗上倾泻而下。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事实上,这间隐于古村里的书房还与众多文化名人有着渊源。深圳自然学者南兆旭是书房的主理人,知名小说家阿来、已故知名出版人黄永松都曾为书房留言致意。

在书房的留言区,许多市民在此许愿,写下对未来的期盼,也有不少人记录下了邂逅这间书房的惊喜:“误打误撞在这古村里遇到了这么别致的书房,和好朋友携手知识的海洋里‘探险’,收获多多。”“我好喜欢这里的书,我还喜欢旁边的步道,更喜欢在这边露营的感觉!”一位正带着孩子阅读的市民向深晚记者表示:“我和孩子都非常喜欢这里,经常一过来就不知不觉地待上一整天。这里是开在自然里的书房,有着非常令人舒服的气息。”

▲金龟自然教育步道的展板讲解着农田里丝瓜的知识。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摄

“开在自然里的书房”这一说法所言非虚。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深晚记者走出书房,踏上了书房周边的金龟自然教育步道。这条数公里长的步道上,随处可见物种信息牌、自然教育知识,讲解内容里既有俗名龙眼鸡的长鼻蜡蝉等昆虫类知识,也有白喉红臀鹎、红耳鹎等鸟类知识,甚至还包括了附近农园所种植的瓜果类知识。

▲金龟自然教育步道上,由榕树树根构成的“根墙”。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固定来此“打卡” 放松身心找回活力

在金龟村,除了祖辈在此生活的村民,还有不少常客是来自其他行政区的市民。他们平常在繁华的高楼大厦间工作、生活,但也养成了到金龟村固定“打卡”的习惯。

市民贺先生基本每周都会挑一两天到金龟村“放空”。他说,到深圳20多年了,习惯了城区快节奏生活之余,不知不觉也产生了一些疲惫。八九年前,在朋友的带领下,贺先生来到金龟村散心,结果对这里“一见钟情”。“我老家在四川农村,这里给我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你看,远处山边是一片片长满瓜果的农田,咱们脚下则是潺潺的溪流,耳边则是各种小鸟的鸣叫声……当我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过去了几十年的那些记忆,一下子就生动地再现了。”

▲金龟村内有着众多民宿。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金龟村内的众多民宿各具特色。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摄

设计师叶小姐同样是村里的“常客”。“周一到周五,我的工作节奏都比较紧张,但每个周末我都会过来。”叶小姐说,她常常会在周五晚上结束了繁忙的工作后上路。“夜深了,晚高峰也过去了,路上开始空起来。当车子开进了深圳东部的地界,两旁知了的叫声有节奏地响起,给人一种非常‘疗愈’的感觉。”自从发现了金龟村这一“宝地”,叶小姐每逢周末都充满期待,她喜欢这里独特的生态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欣赏着这里不同的民宿业态。叶小姐透露,在体验过村里多家有特色的民宿后,下一步她的计划便是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在这里尝试着租下一栋房子,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民宿,作为自己和朋友们聚会的“根据地”。

▲深圳技术大学的学生在村内创作墙绘。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摄

▲市民在金龟村内漫步。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我有很久没到金龟村来了。这次过来,是带着特别意义的‘故地重游’。”来自湖北的朱先生说,他曾在深发展多年,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回老家发展,最近正考虑再次回深工作。“那时候年轻,工作累了,就会到金龟村来‘充充电’。回到深圳,在重新出发之际,我便想到这里来静一静,想清楚未来的目标。”

▲金龟自然书房外的花圃边,小猫惬意地休息。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金龟河畔绿意盎然。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