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赛珠,是马峦街道江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同时也是马峦街道爱心妈妈志愿队伍的一名爱心妈妈。林赛珠从事公益行业10年间,把生活的考验化作助人的力量,借助自身特殊儿童妈妈的身份,用同路人、过来人的角色,专注服务特殊儿童家庭领域,帮助无数特殊家庭找回笑声。
林赛珠家庭曾荣获深圳市“最美家庭”称号。
扎根一线 经营一老一少幸福生活
江岭社区是一个红色氛围浓厚的城中村社区,社区内长期有着团建互助,邻里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加之城中村低廉的消费水平,吸引了较多困弱家庭在此安家。
2021年3月,林赛珠入职马峦街道江岭社区,成为一名专业助人者。工作中,林赛珠扎根一线,走访社区长者、提供暖心关怀慰问,开展各类节假日活动,为环保出力,陪伴特殊家庭,忙得不亦乐乎。
三年来,林赛珠开启辅导个案7个,专业小组服务16节次,开展社区活动接近50场。为3户特殊家庭申请彩虹之路、深圳市慈善会IN义工团等近5万元的经济援助,为2户新业态群体的孩子申请助学金累计5万元,后续还将持续资助到两名孩子完成义务阶段教育所需的学杂费;同时,她主动发挥自身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多次链接街道、社区各部门、多家基金会及爱心企业,为社区一老一少群体开展各类关心关爱活动,链接物资价值将近30万元。林赛珠开展的专业服务得到了服务对象及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获得服务对象送来感谢信2封,锦旗3面。
创新模式 搭建特殊家庭心灵港湾
“慢飞天使”特殊家庭关爱项目的筹划,源起于林赛珠本身即是特殊儿童母亲的身份。她的大儿子受脑炎后遗症影响,多年的陪伴照顾让她深知特殊家庭的不易,尤其是非户籍特殊家庭会面临资源少、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入职江岭社区后,接触到了更多有相似境遇的特殊家庭父母,开展特殊家庭关爱项目的想法也渐渐在林赛珠心中萌发。在马峦街道的指导支持下,“慢飞天使”特殊家庭关爱服务项目成功落地开展。
林赛珠觉得特殊家庭需要的并不是大家的怜悯,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倾听和陪伴。带着亲身经历的理解,林赛珠筹划的“慢飞天使”项目着眼于让特殊家庭们得到更多生活乐趣,如亲子非洲鼓、照顾者音乐减压、真情大合唱、照顾者烘焙、按需开展一对一个案辅导等,在活动中给予特殊家庭润物细无声的关爱。
通过特殊家庭关爱服务,一方面缓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照料者精神、心理压力,让照料者习得技能,让特殊孩子兴趣得到扩展,潜能得到挖掘,提升自信心,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另外一方面搭建支持网络,带动特殊群体自助助人,以传帮带影响其它未参与的服务对象,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很好的回应了辖区困难群体的需求。
为更好地帮助特殊家庭群体,林赛珠以过来人的身份组建了坪山区特殊家庭互助群,旨在大家组团保暖,守望相助。目前群内有81户特殊家庭,近三年来林赛珠为群内成员提供服务高达1.3万人次。同时特殊家庭的成员在群内守望相助,分享育儿经验,分享掌握的资源,遇到难事急事也会找她们的“珠珠姐”聊聊。
践行公益 织牢社区民生关爱网
林赛珠工作时间是一名专业社工,业余时间则化身为多家基金会的志愿者。自2014年加入腾讯公益以来,林赛珠连续10年助力来深大病患者获得腾讯公益资助,成功为30位来深大病患者获得超过百万元的善款资助,成为深圳市慈善会“优秀筹款人”。连续8年为深圳市慈善会爱恩义工团提供志愿服务,助力10户家庭实现三天两夜飞行梦想。此外,林赛珠还加入了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等多个公益组织。
“只要基金会有公益活动,无论是需要统筹组织,还是活动协助、链接资源,我都会第一时间回应,积极参与进去。”林赛珠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温暖一批又一批有需要的人们,用自身的力量为深圳志愿红增加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林赛珠用她大爱之心、扎实的志愿服务赢得了困弱群体的信任,经常化身为大病群体的贴心“林妹”、特殊儿童的知心阿姨帮助困弱群体化解暂时困境,重拾笑容。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困弱群体乐观向上、积极阳光、团结互助,江岭社区党群融合也更加密切、焕发出全新生机,林赛珠用自己的志愿力量走出了一条筑牢社区民生兜底关爱网的新路径。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余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