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深圳迎宾大道——深南大道几乎成了“鸟的天堂”。深晚记者根据线索调查发现,这条城市大动脉正呈现“百鸟栖居、鸣声悠扬”的景象。
深南大道。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市民陈先生报料称,每逢下班,他开车经过福田区深南大道辅路与城市绿洲学校交界处,总能听到一阵阵鸟鸣声。
红耳鹎在草地上觅食。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9月2日,记者沿着深南大道直行,沿途发现成群的林鸟伫立在路旁树枝上。草坪上,不少鸟儿或漫步,或啄食,或张望。空中也有各种鸟儿翩翩起舞。不远处的中心公园,大榕树上的鸟群叽叽喳喳……
深南大道旁,一只白头鹎落在枝头上鸣叫。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巴金笔下《鸟的天堂》情景,在繁忙的深南大道再现:“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记者采访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深圳卡普瑞环境科技公司等单位得知,深圳通过声音识别技术,在深南大道及福田道路布设了5个噪声监测点。今年8月22日至29日的监测显示,有1个点位鸟叫声以23.19%的占比,居声源榜首,超过常见道路噪声源;另外4个点位鸟叫声也占相当比重。数据表明,深南大道存在丰富的鸟类资源。
丝光椋鸟在草坪上张望。深圳晚报记者 邓华山 摄
根据监测,深南大道鸟鸣声最活跃的时间段为每日清晨至午后,即5时至14时。其中13时,鸟叫声占比高达71%。
花朵上的八哥。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鸟的天堂”背后,折射出深圳对生态环境与鸟类生存空间的重视与保护。今年2月,深圳发布《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在全国率先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适用性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翟生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南大道两侧出现“百鸟栖”的现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绿化带内的黑领椋鸟。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百鸟栖”也可以称之为“生态聚”。他解释,深圳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条件,为“百鸟栖”提供了重要支撑。深南大道两侧的绿化不仅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巧妙搭配,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理想的栖息环境,这种群落结构正是深南大道成为“鸟的天堂”的重要原因。
“以往城市主干道噪声大、车辆多,鸟类很难栖息。深南大道通过绿化设计以及群落搭配,为鸟类提供了难得的缓冲空间。”翟生强分析,目前深南大道两侧绿化带栖息的主要是林鸟,深南大道及城市公路周边生态系统是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完善,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