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花木兰仿妆”上热搜,这是对中国审美有什么误解?
耳朵里的博物馆
2020-09-08 17:23

终于终于,等到了迪士尼版《花木兰》定档时间(9月11日),没想到率先冲上热搜的,竟是花木兰妆容。

一通操作“猛如虎”

最后的结果是

……

美女叹气

网友:“像极了第一次化妆的我”

“佟湘玉同款开水妆”

虽然国内还未上映

但面对这么精彩的妆容

国外许多博主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

纷纷做起了仿妆

全剧最大笑点担当的“媒婆”

蓝色的眼影,紫色的腮红

鼻子旁的一颗痣是妆容重点

手指一抹,这把胡子让我记了十几年

@ alexiswilliamsmd

@peiday

通常能够hold住浓妆的欧美妹子在黄色的额头和红扑扑的腮红下,总有一种被烫了的效果。

@ankhsunamon

@nasterp

@ once_upon_a_stitch

黄色涂多了

小心变身皮卡丘哦~

还是小小木兰比较养眼

花木兰的“忠诚、勇敢、真诚”

带给多少女孩的童年可贵的价值观

@katpark

这位木兰,在军营摸爬滚打

看起来毛孔也粗大了……

@cafededuy

也有不少人翻出98年的动画片仿妆

要去参加“相亲大会”的木兰

画上了“身不由己”的美妆

@yoona_zidian

@thecosmochameleon

@cosplay__italia

为头上的那朵木兰花

和肩膀上的木须+10分

@laylabluez

不得不说一句

“真是个可爱的姑娘家”

相对而言,这是我看到的

最舒服的一个cosplay

@valeryevenstarphoto

看完种种#木兰妆#有人被雷的外焦里嫩,大呼“这是对中国审美有什么误解”?

等等,中国古代的妆容究竟什么样?

我们还得从壁画、古画、陶俑等文物身上寻找答案

唐《弈棋仕女图》局部

魏晋时期的女子妆容《女史箴图》局部

唐代妆容 摹张萱《捣练图》局部(北宋 赵佶)

面妆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根据古代遗留下来的典籍、壁画、画卷、雕塑等资料,发现妆容根据朝代的不同有相应的变化,比如汉白、唐红、宋雅、明素。

一直在做服饰、妆容复原的“装束复原”团队,向我们呈现了不同朝代的复原妆,一起来养养眼吧~

边看边觉得,我们的东方美,西方还真的是驾驭不起来。

关键词:白 细

汉代社会崇尚女子肤色以白为美,特别是西汉的美女标准是纤细而肤白。

西汉 图源@裝束复原

汉代的妆容,继承了前朝的素妆,只化白色和眉毛,但当燕支(胭脂)引进后,就大胆尝试红妆,还创作出新的面妆,比如薄施脂粉,浅画双眉,略带倦慵之美的「慵来妆」等。

图源:湖南省博物馆

东汉 图源@裝束复原

魏晋南北朝

关键词:创新 大胆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民族大分裂也是大融合的时代,这一切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素妆时代”成为过去式,人们在精神上更加自由解放,妆容也开始更加大胆。

比如那时的女子开创出斜红妆、额黄妆、寿阳妆、黄眉墨妆、徐妃半面妆、紫妆等等。

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里,就能看到这样“口点朱唇、额描花钿”的模样。

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唐摹本)

在描绘后魏北齐时代的《校书图卷》里,能看到半涂前额的女子,鼻梁部分也有涂黄的迹象。

这样把额头涂抹成黄色的妆容正兴起于南北朝,是当时女性从佛像上得到的启发。额黄可以极为复杂,也可以就是个简单的圆点。也有人把薄片剪成花的样子,称为“花黄”。

这样看来,《木兰辞》作为一首北朝民歌,电影中让大家不解的黄额头+红脸蛋+“华为”贴,或许灵感也来自额黄妆。

南北朝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关键词:红妆

唐朝女孩子的美,在历史上最为大家津津乐道。

图源:国家博物馆

唐朝是中国面妆史上的高峰。颜色用鲜艳的红色,许多贵妃会将整个面颊染红,甚至在眼部、耳部也涂抹胭脂。

王菲造型与唐代酒晕妆类似

图源@裝束复原

唐代 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

唐朝的化妆步骤也很多,简单概括为7步:

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对连“洗头见人”都算高规格的当代女孩,这7步操作下来,估计就不想出门了~

图源@裝束复原

胭脂,也有N种使用方法。

在唐宇文氏《妆台记》写到:“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开元后期贵族女子裝束

图源@裝束复原

中晚唐時期仕女裝束

图源@裝束复原

画眉毛,选择也有许多:柳叶眉、却月眉、阔眉、蛾翅眉、桂叶眉等。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的眉妆,就是蛾翅眉。

诗人李白在《怨情》中写道:“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峨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里的峨眉指的就是桂叶眉。

晚唐-五代

关键词:逐渐精简

唐朝的富丽堂皇风格,在五代、宋初仍有遗风,但到宋朝开始,妆容变得精简。

敦煌贵族女子盛裝 图源@裝束复原

美人霓裳,花钿红妆。

五代 莫高窟第61窟 供养人 图源:莫高窟

五代——宋初 图源@裝束复原

五代 绢画 引路菩萨图 伦敦英国博物馆藏 图源:莫高窟

关键词:素雅

不同于绚丽多彩的唐朝,宋朝美学更趋于独特的素雅之美。少了浓艳红妆,更流行薄妆。

南宋 刘松年(传)宫女图(局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北宋 苏汉臣 靓妆仕女图 (局部)

关键词:髻与妆粉

明代妆容继承了宋代的素雅简洁,胭脂比例浓淡恰到好处,看起来有点像今天的裸妆。

更重要的是,明代女性脸上不再有五花八门的面饰,看起来干干净净,是历代妆容里很接近现代人审美的。

为了让五官看着更立体,产生了“三白法”,相当于我们今天用的高光,在额头、鼻子和下颚三个部分涂上白色妆粉。

还通过“画眼线”让眼睛变成丹凤眼,产生一种眼波之美。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局部)

明 仇珠 女乐图轴(局部)

关键词:樱桃小口

清代妆容整体风格跟明代很像,但为了让双唇显得小巧秀气,清代唇妆上唇几乎不涂,下唇只涂抹中间部分,称为点绛唇。

清 任伯年 梅花仕女图 (局部)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局部)

看过不同时代的女妆,我想说,我们的历史包容过如此的“多姿多彩”。而今天,看到#木兰妆#在国外成为流行话题其实是感觉又好笑又欣喜的~

对了,顺便一问,这版《花木兰》你计划去看吗?

编辑 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