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市民走近光子晶体,坪山“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第五场来了!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2024-08-19 11: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第五场在坪山区图书馆举行

高举科普之旗,点亮科学之光。8月18日,“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第五场在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举行。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李贵新带来主题为《走近光子晶体:五彩斑斓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的精彩讲座。参与听讲的市民及中小学生近两百人。

李教授围绕现代光学的起源、现代纳米技术的起源及自然界中的光子晶体等内容开讲。其中提示了自然界中的蝴蝶翅膀、变色龙的皮肤、鸟的羽毛等呈现不同鲜艳颜色的原因,与周期性排列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其尺寸与光的波长相仿。这种结构化材料,被称为光子晶体 (Photonic Crystal)。早在1887年,英国的瑞利爵士就揭示了一维周期性微纳结构的光学特性,而光子晶体这一概念在1987年被Eli Yablonovitch 和 Sajeev John 等科学家正式提出。与化学颜料呈现的色彩相比,光子晶体结构产生的颜色更加稳定持久。只要结构本身不被破坏,其呈现的颜色就一直鲜艳。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之所以呈现彩色,是因为玻璃中掺杂着尺寸大小不同的金属颗粒,由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原理可以散射出不同颜色的光。”李教授表示,随着现代纳米技术进步,通过激光直写、电子束曝光等方法,人们可以将材料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制备成三维光子晶体。通过光子晶体,人们可以很好地控制一束光让它沿预定的方向传输,相关技术在光计算、光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如何寻找掉在地上的钻石?人体会发光吗?怎么样才能看到彩虹?李教授生动有趣的提问式讲解,让孩子们深受启发,思想火花闪烁不停,在互动环节提问积极、反响热烈。“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有什么区别?”“石头为什么会有颜色?”等问题充满了对科学世界的探索欲望,李教授均耐心给予解答,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田。

随着5G、云计算、AI等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已经深入到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坪山馆校共建与文教融合新成果的“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是为了深入贯彻坪山区文化进“四区”战略的阅读品牌活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正积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文教融合促进城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擦亮先行实践样本。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本项目在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计划在2024年全年,邀请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等嘉宾,在坪山图书馆、辖区内各中小学校及产业园区等地,面向广大市民及师生及市民群众开展一系列科普讲座。项目聚焦前沿科技领域,普及高科技知识,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的深入开展,本项目活动影响力逐渐扩大。自2024年3月至今,本项目已成功举办了《电子皮肤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科技如何塑造文明》《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等为主题的讲座共五场。五场讲座聚焦不同科技领域,像五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五扇科技世界之门,深受千余名市民群众和师生好评,在坪山不断掀起科普教育高潮。在国家充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背景下,本项目的成功举办,成为坪山公共文化事业联合社会力量创新发展的精彩缩影。

让科学点亮生活,用知识引领未来。在坪山始终坚持“城区发展到哪里,文化就跟到哪里”的当下,为了促进品质文化服务深入“四区”,切实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将持续深入坪山图书馆馆校共建共享阅读阵地,不断创新文化品牌建设,全力打造科普阅读品牌活动,以特色品牌活动引领公共阅读,高标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共享,助力擘画“创新坪山 未来之城”高质量发展美好图景。

本活动由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方科技大学主办,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