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叫成深圳第二大自然声源,图为深圳城市上空鸟类翱翔嬉戏。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家住莲花北村的王先生,每天6点多总会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他笑着说:“鸟儿简直成了我的闹钟”。
事实上,早晨被鸟儿唤醒,已经成了许多深圳人幸福的烦恼。“8·15”全国生态日来临前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深圳市卡普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首发的深圳自然声源监测数据显示,鸟叫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第二大的自然声源,占比为21.7%,而居民区的鸟叫声占比达47%。
阙永福 摄
环境监测机构卡普瑞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先进传感技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感知数据集约化采集。目前共在全市设有300多台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布设在道路干道、公园、产业园和居民区等地,其声源识别模块,能够同步识别出虫鸣鸟叫、人为活动等18个子类的声源,准确率达90%以上。
“根据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监测数据,深圳自然声源主要包括白噪声、鸟叫声、风声、雷声、流水声、雨声,占比分别为37.6%、21.7%、19.4%、15.8%、4.9%、0.6%。”卡普瑞公司总经理李文玉介绍说,除日常的白噪声之外,鸟叫声是自然声源中的主要声音。从功能区来看,居民区鸟叫声占到了47%,商业住宅混合区也有32%的鸟叫声,在人员较少的工业园区,鸟叫声则占67%。“鸟叫声在自然声源中占比较大,这与这座生态之城的气质高度匹配。”
“监测发现鸟叫声在早上五六点钟开始增多,中午稍微减少,傍晚继续增多,一直到晚上都会比较活跃。”李文玉还讲了一件趣事,“去年3月,在一个住宅小区的监测点位,我们每到早上四五点钟就会监测到噪声超标。刚开始以为是现场有施工,后来经过声源识别,发现原来是噪鹃持续在叫,而且分贝较高。”
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和生境营造,地处繁华中心区的华侨城湿地公园成了鸟的乐园。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园区看到,这里草木繁茂,郁郁葱葱,不时有鸟从枝头掠过,虫鸣鸟叫声此起彼伏,令人心旷神怡。
“园区至今共记录鸟类记录210种,目前不是候鸟季,在园区栖息的都是留鸟,大概有30种左右,常见的有红耳鹎、白头鹎、鹊鸲、暗绿绣眼鸟、大山雀等。”湿地生境维护主管梁淑珍介绍说,这些鸟的叫声各有特点,鹊鸲叫声多变,鸣叫声悦耳。而噪鹃,以鸟界‘大嗓门’著称,常活动于居民区附近树木中,春夏繁殖期雄鸟通过叫声来吸引雌鸟,叫声清脆而响亮,为深圳人所熟知。近距离观鸟、拍鸟,这里也因此成为吸引很多热爱自然的市民前来的热门打卡点。
深圳山海连城,公园绿道密布,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及重要的迁徙驿站,获得“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际殊荣。今年2月,深圳发布《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在全国率先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适用性解决方案。
深圳市观鸟协会发布的《深圳鸟类名录2024版》记载,深圳共分布鸟类43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近30%。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翟生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鸟鸣声在自然声源中占据较大比例,这表明了深圳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深圳长期以来在物种保护,特别是鸟类物种的自然繁衍和生息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上述监测数据不仅是城市直观感受的量化支撑,也体现了生态治理带来的良好效应。
有深圳生态环境专家表示,生态环境好不好,看鸟儿往哪飞。鸟类是大自然的天使,它们“择地而栖”,用翅膀标注着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是最公平的“环境检测员”。鸟类对环境要求较高,有窝、有食、有安全感,才愿意留下来。 高密度开发建成区内自然鸟鸣声,与城市空间建设运营、鸟类活动行为以及居民感知状况密切相关,是衡量城市空间品质优劣程度、居住环境适宜性以及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表征。探索将鸟鸣声占比作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一个观测指标,可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生态观测评价方法。
读特热榜
1“杨柳”逐渐远离,深圳市解除暴雨黄色和雷电预警信号|持续关注
2哈啰单车用AI冒充人工客服?谁在让消费者大喊“转人工”? | 网事
3最低30元!十五运会门票怎么买?购票攻略来了
4搜救持续!27岁小伙在深圳登山失联,多方救援力量冒雨上山搜救
5中国台湾网红“馆长”现身深圳,观看无人机表演、探访大疆: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6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开启公测,可实现空中360°自由视角拍摄
7读特热评|“炒菜多放辣椒”引热议,讲好好人故事需要更走心
8广东版《南京照相馆》罪证影像!广东省档案馆公布一批侵华日军罪行照片文件电报档案
9中国台湾网红“馆长”被深圳机器人震撼:中国制造,世界第一!
10深圳最美夜景的硬核浪漫:全球最大飞天LED屏上演“飞天魔法”!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