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中,广东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创新探索从“单点突破”到“链式改造”的实践模式。目前,全省已累计推动超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规模、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发展指数等关键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持续擦亮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金字招牌。
广州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的全自动化轮胎安装工作站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广东制造”早已成为响亮的品牌。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广东面临着如何加速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的考验。要将制造业做大做强,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广东多措并举,探索一条从“单点突破”到“链式改造”,也就是从单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到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广东着力构建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成为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关键。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地方政策,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出台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创新实施“一企一策”“一行一策”“一园一策”“一链一策”等四条转型路径;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通过产业集聚、报团取暖的方式,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以城市为对象支持各地细分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同时,广东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亿元“真金白银”,重点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等3000多个项目,是首批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之一。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牵引下,广东制造业家底越来越厚实。
广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树立标杆示范引领,激发转型发展活力。广东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支持数字化转型意识强,自动化、信息化基础好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行业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突出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集成和创新,探索数据和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创新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模式。至今已累计培育了300多个制造业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其中100多个项目入选各类国家级标杆示范,数量及示范效应均居全国第一。
广州亿航智能生产的自动驾驶飞行器
广东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大胆创新模式。包括:从单点突破、关注大型龙头企业转变到链式改造、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将中小企业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和主战场,突出推动细分行业的转型;在全国创新性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中小企业“抱团取暖”、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整合拉动效应,构建以“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为核心架构的新制造生态系统,提升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成效;针对产业链较为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的行业,支持产业链牵引、企业牵头,打造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产品,通过数字化价值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高产业链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效率,探索“价值驱动型”转型模式;聚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食品医药、轻工材料等重点行业,支持数字化转型意识强、自动化信息化基础好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借助龙头骨干企业订单优势,牵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转型,探索“订单牵引型”转型模式。
除此之外,广东还聚焦制造业痛点难点问题,围绕企业需求丰富数字化产品供给;努力夯实信息安全底座,推动数字化转型自主可控;协同生态资源,强化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支撑;创新投融资方式,构建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通过一系列探索,广东制造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潜力更加凸显。
美的公司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全自动化生产线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制定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总“路线图”和“施工图”,提出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等目标。广东聚焦建设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集中布局,打造“广东制造”新支柱;同时,聚焦抢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技术、深海空天等未来产业和发展制高点。“广东制造”正在奋力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