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儿童保护服务?广州市妇联万事兴公益课堂来讲述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黄颖 文/图
2024-08-09 23: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公益课程宣讲。

8月8日,广州市妇联执委讲堂暨儿童权益保护主题万事兴公益课堂开展。妇联执委、妇女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共200多人参加学习。据悉,广州市妇联万事兴公益课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邀请社会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贴合妇女儿童及家庭需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公益课程宣讲。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儿童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智库专家童小军作专题讲座。童小军详细介绍儿童保护工作聚焦的儿童忽视、儿童虐待、儿童剥削和儿童暴力四大类型儿童伤害,分析造成儿童伤害的原因和后果。

童小军指出,生存、发展和保护等三个核心聚焦的全球儿童福利制度发展三阶段规律,说明当前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以2021年6月1日正式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标志,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即聚焦儿童保护的儿童福利制度阶段。此阶段最大特征是超越前两个阶段碎片式关注儿童生存、身体健康和知识学习等主题,转变为以儿童全人健康(身心健康)为目标。

由此,也带来“以儿童为中心、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为基础”的全社会参与、重要群体发挥关键作用、政府主导兜底的制度运行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全国就需要建立起未成年人保护制度落地的反对儿童伤害的服务递送体系,具体包括各政府部门、各群团组织和各公益慈善社会力量等需要各司其职,做好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工作;民政和司法则在预防和早期干预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代表政府履行国家监护兜底工作。

“专业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品质直接影响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成效。”童小军强调,对于一般儿童需聚焦保护的亲职教育以及儿童自护教育,而对于风险儿童应聚焦行为纠偏的亲职教育、儿童自护教育以及儿童健康辅导,以此做好社区未保服务以及儿童保障和发展的福利服务。共同推进儿童权益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编辑 刘彦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黄颖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