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观众的不舍情绪中迎来收官之夜。这场长达一个多月的演出让深圳观众在这个盛夏尽享世界顶级视听盛宴,掀起了深圳的音乐剧狂潮。而在7月,世界经典原版音乐剧《妈妈咪呀!》首次登陆深圳,在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连续演出13场。
深圳的戏剧市场正在以一种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成长,国际大剧接踵而至,国内精品剧目也争奇斗艳。由中国音乐剧“铁三角”李盾、三宝和关山共同打造的音乐剧《飞天》,由国家一级编导、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费波导演的舞剧《人在花间住》,讲述苏东坡生平的音乐剧《大江东去》,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演员胡阳转型执导的舞剧《九歌》等精品剧目都纷纷来深演出,还有引发追剧狂潮的“上头神作”《人间失格》也将在8月16—17日重返深圳……深圳的戏剧观众收获了满满“盛夏的果实”。
国际经典闪耀深圳
继《剧院魅影》登陆滨海艺术中心之后,7月12日至21日,世界经典原版音乐剧《妈妈咪呀!》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连续演出13场。它不仅是《妈妈咪呀!》首次来到深圳演出,也是2024深圳文博会艺术季重点引进的最具有文化产业属性的演出品类“音乐剧”之一,充分展现了深圳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特质,让深圳的文化软实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8月4日晚,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滨海艺术中心迎来了盛大收官之夜。多达40场的轮番演出,又一次刷新了深圳演出市场的最高纪录。票房收入方面,《剧院魅影》一举突破4500万元,打破此前深圳音乐剧单个剧目最高2200万元的票房纪录。近5万的观演人次,近90%的场均上座率,造就了深圳演出市场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深圳站不仅是2024年度大湾区巡演的唯一一站,更是此次《剧院魅影》2024国际巡演的“大首站”。
《剧院魅影》在深圳长达一个月的连续演出,以其强大的艺术实力和魅力对深圳本地及周边城市形成了巨大的“文化磁吸力”。据统计,除了深圳本地观众,也有不少大湾区观众专程奔赴而来。《剧院魅影》的超凡魅力吸引了多地观众“为爱奔赴”,引领了“跨城看剧”的新潮流。这也是深圳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的标志。
大学毕业便来到深圳工作的王小姐,2022年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在伦敦西区观看了原版的《剧院魅影》。小时候,她曾偶然看到过这部经典音乐剧的片段,从那时起,她便许下了一个愿望:一定要亲自去剧院看一次原版的《剧院魅影》。这个梦想在伦敦得以实现。王小姐向晶报记者回忆:“演出当天,卡司的表现让我震撼不已。男主角‘幽灵’的深情和痛苦,女主角‘克里斯汀’的纯真与高亢歌声,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无论是音乐、舞美,还是演员的表现,都堪称完美,让我彻底沉浸在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中。”
当原版《剧院魅影》来到深圳,王小姐欣喜不已,她决定再去观看。“这不仅是因为伦敦的那次经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也希望能够比较一下国内外演出之间的差异。伦敦西区作为世界著名的戏剧表演中心,其演出水准无疑是顶尖的,而深圳近年来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也让我充满期待。”王小姐说。
看完深圳站演出后,王小姐感到非常满意和惊喜,“深圳的剧场硬件设施非常现代化,音响效果和舞台设计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尤其是男主角的情感表达和女主角的歌唱技巧,都让我觉得与原版相差无几。观众的热情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演出过程中大家的专注和结束后的热烈掌声,让人深深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
在王小姐看来,与在国外观看《剧院魅影》相比,深圳的演出有着独特的魅力。伦敦西区的演出更加注重传统和经典,演员们的演技和歌唱都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显得非常成熟。而深圳的演出则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给人一种新鲜感。虽然在某些细节处理上有所不同,但两者各有千秋,都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王小姐还特别提到国内观众的氛围与国外也有所不同。“在深圳,观众们表现得更加热情奔放,演出结束后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息,这种热烈的反应让我感受到国内观众对艺术的热爱和投入。而在伦敦,观众们的反应虽然热烈,但更为内敛和克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观众对《剧院魅影》的喜爱和赞美都是不言而喻的,只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在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妈妈咪呀!》之后,今年秋天,原版音乐剧《猫》和《芝加哥》也将“接力”来到深圳连续演出多场。记者了解到,原版音乐剧《猫》2024年震撼回归,中国巡演首站定于深圳,将于10月11日至24日在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演出多场。《猫》深圳站演出开票后走势良好。
10月24日至10月27日,《芝加哥》将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演出6场。目前,《芝加哥》的票房已销售5成。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深圳保利剧院也专门引进三大原版法语版音乐剧《唐璜》《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
其中,8月29日-9月1日,“扛鼎之作”——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将隆重上演。这是一部描绘音乐家莫扎特传奇艺术人生的音乐剧,用五光十色的摇滚舞台表现了脱离神童光环后的莫扎特在闯荡音乐界时面临的机遇、诱惑、嫉妒和重重艰难。
在今年央视龙年春晚中,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选段《美人》惊艳亮相,中法艺术家们用中文和法语交替演唱,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12月,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也将登陆深圳保利剧院。
众多精品国际剧目纷纷来深,足以表明深圳正在成为国际化的文化交流中心,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剧目前来演出。这些演出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使其在国际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度,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艺术欣赏机会,有助于提高大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对于年轻人来说,观看国际剧目是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好机会,也显示了深圳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口味。
国内精品好戏连台
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院对深圳150余个(包括专业剧场、大型体育场馆、广场、会展中心、公园临时搭建演出场地等)在2023年举办营业性演出场所进行的统计,2023年深圳共举办营业性演出超万场,服务观众近40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9.6亿元。近年来, 随着滨海艺术中心、坪山大剧院、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等高标准演艺场馆先后建成,不仅吸引了国际名剧来深演出,一台台国内精品剧目更是纷至沓来。
获得第十三届“荷花奖”的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在深圳保利剧院连演八场,开票即“秒罄”,社交平台上点赞刷屏;作为一匹从校园走出来的“话剧黑马”,《蒋公的面子》金句频出、笑点密集、引人深思,巡演十一年多次来深,每次都受到深圳观众的追捧,不少人已经“一刷再刷”;今年年底,脱胎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爆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又将登陆深圳,势必再掀观演热潮……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7月28日,舞蹈诗剧《九歌》第二场演出在深圳大剧院顺利落幕,也为2024深圳文博会艺术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4深圳文博会艺术季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定位,聚焦品牌“重塑”,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拉动文旅消费。
“深圳原创”走向世界
致力于建设“演艺之都”,深圳不仅为国内外精彩大戏搭建了全面展示的舞台,更注重挖掘城市文化,创造镌刻深圳DNA的精品力作。
龙年央视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选段一亮相便在网络刷屏,全国观众挑战“叶问蹲”也成为一时热潮。在深圳观众看来,《咏春》既是深圳文艺的骄傲,更是深圳城市IP的一张闪亮名片。“深圳出品”这四个字如同一枚熠熠生辉的勋章镌刻在《咏春》的荣耀之路上。今年8月至10月,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还将远赴英国、法国演出,并开启“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计划。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将再次展现中华文化的隽永魅力。2025年1月10日-12日,“一票难求”的《咏春》将以优惠票价的方式回馈深圳观众,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走进剧院,欣赏这部享誉中外的深圳原创文艺精品。
曾跟随《咏春》脚步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深AI你》也是深圳原创作品。《深AI你》作为一部以深圳经济特区为创作背景的舞剧,从剧名与“深爱你”谐音,到舞台上的机器人、裸眼3D、高科技屏幕等元素,无不彰显着深圳科技高速发展的鲜明印记。
今年初在深圳保利剧院举行全球首演的深圳版歌剧《卡门》,则是深圳出品的另一种尝试——西方歌剧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与对话。深圳版《卡门》既是深圳首部与国际顶尖歌剧院联合制作、参演并呈现完整舞台表演的全本歌剧,也是深圳首度与历史悠久的汉堡国立歌剧院深度合作的歌剧项目,由中德双方共建主创、招募来自全球的优秀艺术家共同参与,跨越文化和地域界限,将中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创造出新的样式。
一台台精彩的深圳原创作品从深圳启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用舞台艺术讲述深圳故事。就如同远行的游子一般,深圳观众盼着它们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热切地等着它们“常回家看看”。
一个“舞台剧粉”的备忘录
深圳市民小如(化名)是“舞台剧粉”,许多个周末的晚上,她都是在剧场度过的。在小如的手机备忘录里标记着一串待看剧目和时间,这都是她早已买好票的剧目,最快的下周就开演,最远的要到年底。“这两年来深圳演出的好剧太多了,钱包都要顶不住了。”小如笑称,自己平时都会关注深圳各大剧院的剧目排期,遇到想看的演出,一开票就会早早买好预售。正因为最近买了太多的演出票,怕自己记错时间,才特别记下来设置提醒。
小如称,以前看到其他城市有自己期待的剧目上演,她还会考虑跨城观演,现在她一点都不着急,大部分的演出都不会错过深圳市场。她还发现,很多舞台作品会选择深圳首演或者列入巡演的前几站,一些经典剧目也是反复来深演出,“对于舞台剧观众来说,就像过年一样快乐。”
8月4日周日下午,小如刚刚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看完了由胡沈员工作室出品制作,光明区委宣传部、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制作支持及联合出品的原创舞剧《敦煌归来》。这是该剧在全国首演的第二场,之后将开启全国巡演。
《敦煌归来》以晚唐时期的敦煌“信使团”为故事背景,演绎了一段关于家园、关于信念的传奇往事。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凝聚舞台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视觉盛宴。当天剧场内座无虚席,舞台上的演员翩跹而舞,舞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当演员返场谢幕时,小如还沉浸在剧情的感动中。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对作品的观后感,引发许多外地网友的羡慕和期待。
今年,小如已经在深圳观看了舞剧《红楼梦》、音乐剧《觉醒年代》、舞蹈诗剧《九歌》等多部精彩大戏。其中《红楼梦》她在深圳已经“二刷”。小如感慨,《红楼梦》去年在滨海艺术中心演4天,开票时官方售票平台几乎被挤到崩溃,她等了20分钟才进入购票页面,早已售罄。网上出现了很多高价转的黄牛票,她好不容易才通过朋友收到了原价票。今年她又准时“蹲守”深圳保利剧院的开票,虽然有8场依然是销售火热,她好歹抢到了2张。观演当天,剧场内官方的盖章、周边销售摊位前排起长龙,还有不少观众带来了自制的宣传物料和印章交换,场面十分热闹。小如在排队时,听到了身边不少观众聊天中都说到是从外地特意赶来的。
让小如印象深刻的还有《九歌》的演出,演出前一天的主创分享会上,她近距离倾听了导演、主演胡阳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也让小如在观演时更为投入和有感触。“生活在深圳,能享受到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真的很有幸福感。”小如如是说。
编辑:阎建伟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