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完成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技术方案编制;积极探索与中广核、深圳大学等单位的技术合作新模式;成立深圳市核与辐射技术应用协会、深圳市城安核与辐射安全研究中心......在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的工作报告上,一项项工作成果映入眼帘。
深圳市核与辐射技术应用协会、深圳市城安核与辐射安全研究中心揭牌。
据了解,深圳市近年来在守好核与辐射安全防线的道路上有勇有谋,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核”力守护安全底线,助力社会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
严:坚持底线思维,念好执法“紧箍咒”
广东省从2021年开始,分三批将46项核与辐射事权委托深圳实施。目前,深圳基本承担了省一级核与辐射安全管理事权。
据介绍,深圳市当前持证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约占广东省四分之一;放射源、在用射线装置、通信基站总体数量较多,与2023年同期相比,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增长33%,放射源数量增长8%,射线装置数量增长11%,增长速度快,监管压力大。
为此,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细化现场监督程序,编制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管工作手册,制定50项常见违法行为办案指引,提升辐射安全执法法制化水平。同时,编制38类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南,推进建设50个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提升辐射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
有了制度基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开启了全过程、全覆盖的执法监管模式,2023年依法查处4宗违法行为。此外,分管市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局领导班子全员参与,高位推进辐射安全大检查行动。分片包干督促相关单位压实核与辐射安全主体责任,彻查并排除各类核与辐射安全隐患。2023年以来,共完成3399家次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检查,排查并整改问题总计3100余条。
“还系统梳理出可能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的辐射场所,并建立‘排查-整改-移交’的安全生产工作流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执法人员介绍说。今年以来,共组织对约120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约500个辐射场所)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督促问题整改285个。
慎:落实源头管控,管好用好审批权
核安全是核事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意识到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需要把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落细。
“我们认为首先要抓小抓早,严格规范核与辐射审批许可工作,全力保障核与辐射安全平稳可控。”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负责人如此说。
其实,深圳市自承接了核与辐射管理职权事项后,就大力推进审批规范管理,不仅编制《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规范》等19项事项的审批备案规范19项企业办事指引,还组织开发核与辐射审批事项模拟申报小程序,将环评报告表审批的总体办理时间从41个工作日压缩为26个工作日。
2023年共审批通过辐射安全许可证相关申请1084宗、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57宗、放射源等转让申请94批次、各类备案申请53批次,实现下放事权“接好接稳”。
与此同时,加大审批前现场核查力度,对可能存在隐患的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审批前现场核查,累计整改264家,并强化培训宣贯,举办宠物医疗机构等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培训会,解答疑难问题,对业务情况复杂的企业实施“一企一专员”精准服务,保障所有审批项目安全可控。
按照生态环境部开展变电工程排污许可试点工作的部署安排,广东作为全国3个试点省份之一,探索开展了2023年变电工程排污许可试点工作。而深圳作为变电工程类型齐全的城市之一被选作试点城市之一,现已圆满完成15座变电工程排污许可证核发、证后监管任务。
细:健全标准体系,固本强基抓应急
核应急处置是事故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深圳市稳步实施常态应急管理,出台实施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文件。包括印发《深圳市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版)》《深圳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2023年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深圳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演习计划(2022—2024年)》。
同时,强化夯基固元,推进队伍基础能力建设。开展深大微堆辐射事故、海上石油测井落井事故等应急演习演练,编制常态化值班值守操作手册,实施常态化值班值守,每月开展应急通讯演习,启动《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核事故场外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编制工作。
此外,夯实监测支撑,建设31个电离辐射监测自动站、18个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及27个重点风险源在线监控点,推动辐射监测前端的智能感知设备升级,提高辐射环境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实:加快补齐短板,提档升级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大力推进关键性、基础性项目,计划建设一个新型的“兼容式洗消站”,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核应急基础设施。以“平时好用、战时管用”为目标,首创提出“一站四区三中心”建设理念(即:“一站”是建设深圳市大亚湾核应急中心洗消站;“四区”是建设污染洗消区、车辆洗消区、洗消人员隐蔽区、洗消指挥与技术保障;“三中心”是建设室内运动中心、核与辐射安全科普中心、监测预警中心),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与评审。
洗消站渲染图
“我们还计划与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广核集团共建一个协同的‘深圳市核应急指挥中心’,建立核事故场内外协调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率先打造一个高效无缝衔接的应急响应平台及核事故场内外协同应急指挥体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正编制可研报告(代项目建议书),预计将实现“信息获取、技术支持、力量整合”三个突破。
据悉,深圳市将用好“十三五”期间建设的在线监测系统,依托大亚湾核应急中心洗消站及市核应急指挥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展监管、应急业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构建核与辐射“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全闭环”的监管应急信息化平台,推进集成一个数智的“统筹调度平台”。
接下来,深圳市将在能力建设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快出台中长期规划和重点项目实施计划等相关文件。同时大力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申请事项事前技术帮扶,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建立核与辐射应急值班值守制度规范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构建多元技术支持力量,以高水平核与辐射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图片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编辑 王雯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读特热榜
1“杨柳”逐渐远离,深圳市解除暴雨黄色和雷电预警信号|持续关注
2哈啰单车用AI冒充人工客服?谁在让消费者大喊“转人工”? | 网事
3最低30元!十五运会门票怎么买?购票攻略来了
4搜救持续!27岁小伙在深圳登山失联,多方救援力量冒雨上山搜救
5中国台湾网红“馆长”现身深圳,观看无人机表演、探访大疆: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6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开启公测,可实现空中360°自由视角拍摄
7读特热评|“炒菜多放辣椒”引热议,讲好好人故事需要更走心
8广东版《南京照相馆》罪证影像!广东省档案馆公布一批侵华日军罪行照片文件电报档案
9中国台湾网红“馆长”被深圳机器人震撼:中国制造,世界第一!
10深圳最美夜景的硬核浪漫:全球最大飞天LED屏上演“飞天魔法”!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