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如何“造血”?深圳能源打造脱贫攻坚“新样板”

读特记者 刘羚 通讯员 宋诚
2020-09-07 14:57
摘要

此外,深圳能源还开创性地想出利用甘肃武威红沙岗镇地势开阔、光照充足、人烟稀少的环境优势建设光伏发电站,将产生收益用以帮扶甘肃陇南市礼县的“飞地光伏扶贫”模式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和支撑,必须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把握区域特点和优势,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制定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扶贫计划,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持之以恒地发展巩固,才能最终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真正脱贫。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实现脱贫、防止返贫,深圳市属国有企业深圳能源集团(以下简称“深圳能源”)在这些年的探索中,找到了答案。

发展现代农业 产业帮扶助推乡村振兴

自2016年起,深圳能源开始对口帮扶河源市龙川县黎嘴镇南坑村。与传统扶贫模式不同的是,自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以来,深圳能源充分挖掘南坑村农业资源,建立农业种植基地,构建电商平台,成立有限公司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打造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以产业帮扶助推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这些年来,南坑村无论是生态自然还是村民们的生活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条村子村容村貌都焕然一新。” 河源市龙川县委常委张百松感叹道,在深圳能源的精准帮扶下,南坑村坚定不移走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为支撑,坚持科技与扶贫紧密结合,从茶油和茶苗等种植基地到“鸭稻共作”的复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 ,深圳能源可谓“手把手”教学。

考虑到南坑村水田多为山坑田、积水多,导致水稻产量低的地理特点,在邀请邀请华南农大水稻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后,深圳能源随即组织当地农户开展“鸭稻共作”种植。鸭子吃稻田害虫,鸭粪又能充当有机高效肥料,形成良好生态循环。不少村民对这种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称赞连连。

以龙川南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目前南坑村已打造出油茶、百香果、鸭稻等多个种植示范基地,更成立“南圳”品牌,促进当地电商发展,实现绿色生态农业高效发展。

用科技作支撑,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使贫困村走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路线,深圳能源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三年多以来,深圳能源投入帮扶资金1200多万元。2019年,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村公司销售额达193.27万元,净利润12.61万元,向贫困人口每人分红800余元,南坑村2019年满足贫困村十项出列条件,实现整村退出贫困村系列。

以产业促发展 “因地制宜”巩固脱贫成果

深耕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领域多年,深圳能源集团具备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健全的运作机制。记者了解到,深圳能源结合自身产业和技术特点,创新精准扶贫模式,以产业推进“造血”扶贫,在新疆喀什、甘肃武威、广西田阳、吉林白山、广东河源分别打造 “资源对接、收益返还”“飞地光伏扶贫” “项目开发绑定帮扶资金” “光伏农场扶贫”“合作建设、持股分红”五大产业帮扶模式,取得积极成果。

“新疆塔什库尔干位于昆仑山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土地贫瘠,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塔县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等效利用光照可达1411小时 。”以深圳能源在新疆喀什开展的“资源对接、收益返还”项目为例,针对塔县的地理特点和优势,深圳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成为深圳援疆首个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也新疆唯一一个光伏扶贫项目。项目自2018年5月31日正式投产并网发电,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仅半年,福塔电站完成上网电量2077万千瓦时,实现利润925.48万元。

据透露,该项目产生的全部收益将以建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教育基金、贫困户救济金等方式助力当地扶贫事业,将帮助当地4140户、超1.6万人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11月,项目已累计发电4973万千瓦,实现利润3264万元,按照目前发电情况,预计未来三年设备年平均利用1,700小时,累计可实现销售收入超6500万元、利润达3400余万元。

此外,深圳能源还开创性地想出利用甘肃武威红沙岗镇地势开阔、光照充足、人烟稀少的环境优势建设光伏发电站,将产生收益用以帮扶甘肃陇南市礼县的“飞地光伏扶贫”模式。在接下来长达20年的帮扶里,深圳能源每年向礼县政府提供240万元扶贫款,使礼县800名贫困户户均得到3000元扶贫资金。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深圳能源的“光伏农场扶贫”模式下,光伏设施是可以和传统农业相结合的,在光伏面板的供能下,土地庄稼的自动灌溉等自动机械化操作不再是难事。据了解,该项目深圳能源每年向当地117户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每户3000元的资金,帮扶将持续20年。

这只是深圳能源以产业发展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深圳能源有关负责人表示,走“因地制宜”有地方特色的的扶贫之路是深圳能源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切实成效的诀窍,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优势和平台,以产业发展帮扶区域发展,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地区居民在脱贫路上拥有更多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更是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关键。

(晶报供稿)

编辑 刘珂

(作者:读特记者 刘羚 通讯员 宋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