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学子深入中学校园开展陶瓷材料特色课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何耀嘉 文/图
2024-07-31 16:44
收录于专题:见南山·教育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及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深圳大学“青春无限”支教队以乡村支教为桥梁,搭建了材料科普课堂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面向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大安中学八年级学生,讲授了陶瓷材料特色课程及陶瓷材料主题思政课。

在材料特色课堂上,支教队员胡大松以传统陶瓷材料作为切入点,先用精美的中国古典瓷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再围绕“先进陶瓷材料”展开精彩的知识讲解。他着重剖析了陶瓷材料的多元性能,从电学的微妙到光学的璀璨,从热学的稳定到力学的坚韧,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们描绘出一个前所未见的陶瓷世界。

他通过有趣生动的科普课堂让中小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陶瓷的繁荣发展以及先进陶瓷的科技应用,激发了他们对材料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拓宽了学生的未来视野。

支教队员胡大松正在讲解陶瓷材料特色课堂

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支教队员颜兆莹由汉朝的黄釉跑兽罐讲起,接着依次介绍了唐朝的唐三彩凤首壶和北宋的汝窑天青釉弦纹樽等瓷器。陶瓷的发展史不仅仅是一段材料与技术进步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追求的生动写照,深刻体现了陶瓷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物质载体的独特魅力。颜兆莹希望以此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天青釉”般纯粹而高远的人生境界。

支教队员颜兆莹正在讲解“陶瓷的文化价值”陶瓷材料思政

支教过程中,支教队员通过讲授、视频播放和实验等方式讲述陶瓷的基本知识,引出其背后的思想政治内容,对材料中的思政内容融入收放自如,实现了材料专业知识和思政有机结合,达成了多形式和多层次教育的目标。课程中,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瓷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此次深圳大学“青春无限”支教队通过“材料科普特色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模式进行乡村支教,不仅加强了材料基础知识的传播,使城乡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也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更多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好青年,是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何耀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