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芯”出发,向“新”而行。7月30日,宝安区“党群共建益企行”燕罗专场暨湾区芯城“产才融合”现场交流会在燕罗湾区芯城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恩厚,宝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龙兴,宝安区政协副主席黄臻,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理事长、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委员刘九如,宝安区党建辅导员、市委党校党史党建党性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定毅,宝安区直有关部门、各街道分管领导、燕罗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及辖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活动。
2024年,宝安区将“进”作为关键词,加速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深化国际化湾区滨海城市的形象,并全力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典范,旨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深圳城市进步的关键支柱,以及民众福祉持续增长的幸福典范。
宝安区“党群共建益企行”燕罗专场暨湾区芯城“产才融合”现场交流会以党建为引领,将益企服务和党群活动深度融合,发挥园区企业特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活动现场,宝安区产才融合实践基地正式揭牌。韩恩厚院士围绕新材料趋势与腐蚀控制在制造业及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作专题讲座。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理事长、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委员刘九如以《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作主题分享。宝安区党建辅导员、市委党校党史党建党性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定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主题宣讲。燕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俊杰为活动致辞。同时,现场还以原创音乐剧《千找万寻 只因为您》、“党群共建 产才融合”视频等形式展示燕罗街道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全心全意做实企业人才服务。
宝安区“党群共建益企行”燕罗专场暨湾区芯城“产才融合”现场交流会现场。
据悉,本次活动同时在燕罗街道罗田社区百姓客厅设立分会场,现场开展“芯动力”政策研修班、“芯服务”企服提升课、“芯益企”党群共建区等特色活动。百姓客厅作为党群共建共享的示范空间,展现了燕罗街道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成果。“芯动力”政策研修班、“芯服务”企服提升课邀请区人才工作局、区企业服务中心详细解读区最新人才政策、惠企利企政策,让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红利,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芯益企”党群共建区设置益企展览会、助企直通车、惠企服务台三大板块,16个服务摊位,整合优质资源、推介最新产品、提供政企服务、开展党群互动,以集市摆摊“解锁”便民惠企新模式,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服务圈。
燕罗街道罗田文化广场分会场。
燕罗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燕罗街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着力搭建“党建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服务平台,助力燕罗湾区芯城产才建设高质量发展。
厚植企业创新土壤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近年来,燕罗街道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多措并举为燕罗企业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高效整合辖区内企业、人员、阵地等资源,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打造招贤引才“靓平台”。去年12月,燕罗街道举办党建引领“湾区芯城”招贤会,现场发布华润微电子、景旺电子、礼鼎半导体等辖区标杆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需求30条,获得人民网、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报道。今年以来,燕罗创谷高新孵化园成功举办各项人才活动85场,为集聚高端高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产才融合“强磁场”。燕罗街道邀请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专家,实地调研街道华润微电子、鹏鼎控股、兆威机电等智能制造企业,与区人才工作局联合召开“湾区芯城”产才融合座谈会,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进行研讨交流,为燕罗推进“四链融合”路径发展提供方向性建议。
打造招商稳商“新高地”。今年4月,燕罗街道举办燕罗湾区芯城集中连片区域空间推介大会,推出招商用地逾百公顷。成功与深圳市宝投置业有限公司、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丰世纪集团签约,吸引计划投资金额超40亿元。同时,与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构建燕罗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培育体系展开深度合作。
打造配套服务“芯温度”。燕罗街道在深圳市首创企税管家爱企服务行动,组建百名管家团队,2023年累计走访企业10135家次,收集诉求714宗,办结率99%。企税管家正逐渐成为燕罗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金字招牌。今年,更是推出湾区芯城城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燕川九年一贯制学校、湾区芯城人民医院、文体中心等民生项目正以更生之势加快推进。
芯城模式,以人才为核。接下来,燕罗将紧扣“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共融”目标,将继续深化党群共建和产才融合工作,搭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产才交流平台,推动产才融合举措更深更实,成为高端人才“强磁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