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举行。本次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深圳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相关情况,并就深圳助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举措与成效、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形成的亮点特色等情况答记者问。
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
近年来,深圳坚持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通过构建有力的指挥体系、“1+7+11+X”政策体系以及完善的工作推进体系,实现了首年“百千万工程”工作的良好开局。在5月9日召开的全省“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2023年深圳在21个地市中位列第一,全省15个创先类区中深圳涵盖6个,福田区排名第一。
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韩荡介绍,深圳在“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基础上,加强协同、加快融合,推动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2023年深圳全市6个区跻身全国百强区,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升级,实施首批40个城中村统筹规划和整治提升试点,完成230个老旧小区改造。同时,深圳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25万座,新增托育机构托位超2.4万个,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1.5万套(间),新增医院床位9200张,新增社康机构54家,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举措。
目前,深圳有1000多个城中村、900多家股份合作公司、4.3万亩耕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有34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深圳积极发挥科技、金融、市场、品牌以及规划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深圳特点、具有深圳特色的特殊路径。其中,深圳抢抓《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施行契机,集中力量打造产业转移承载地、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目的地和粤东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擎。
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在辐射带动、协作共赢,促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深圳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对口帮扶协作和与惠州3县对口产业协作,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安排资金63.5亿元,选派480余名干部常驻当地县镇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深圳-汕头产业协作基金助力产业发展;持续深化产业协作,推动建设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个市级产业转移园区和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引导900余家企业到对口地区设立企业、投资兴业,落地200余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持续深化周边城市协同,加快建设深江铁路、深惠城际、地铁10号线东延、11号线北延等跨市轨道交通,强化与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市协作,实现区域产业共兴、要素共用、服务共融。
联合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近40场次、在对口地区建立“菜篮子”基地16个、组织推动77个特色农产品获“圳品”评价认证、创建13个“深圳农场”、 引入67家深圳知名品牌入驻深圳精品展销中心…..在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过程中,深圳不仅仅是简单的单向帮扶,而是发挥科技、金融、市场、品牌和规划建设“五大优势”,致力于双向合作共赢。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党组成员、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阳卫国表示,深圳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协作力量,在省内对口地区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大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合力奏好“协奏曲”、共绘“一张图”。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实习生 李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