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艺术电影为何生存难?听听专家怎么说

读特记者 尹春芳
2017-11-13 15:55
摘要

梁二平以日本经典电影,以高仓健主演影片《追捕》为例,进而指出这部当时的商业大片有着艺术电影的精气神,它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也有个性的艺术品味与追求,所以很难界定或者定义商业片与文艺片;

       沙龙现场。

第十八届深圳读书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日前,一场别开生面又生动有趣的主题沙龙:“相遇和相逢的艺术电影——漫谈商业影院的艺术电影放映”在深圳华夏星光国际影城举行。著名作家编剧邓一光、深圳晚报副总编辑梁二平、文化学者胡野秋和深圳广电集团十佳主持人姚瑶领衔对谈,对艺术电影的定义以及如何鉴赏艺术电影展开了对话。现场讨论热烈,充满艺术气氛。

最近由张艾嘉执导的艺术电影《相亲相爱》,因为影片质量优但排片少引发了业内对于艺术电影生存难的再思考。为何商业院线给予文艺片的生存空间如此之小?与会的几位专家学者就此话题展开集中的探讨。

梁二平以日本经典电影,以高仓健主演影片《追捕》为例,进而指出这部当时的商业大片有着艺术电影的精气神,它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也有个性的艺术品味与追求,所以很难界定或者定义商业片与文艺片;邓一光则从诺兰导演的系列电影开讲,他认为,电影是需要想象力的,诺兰的《盗梦空间》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导演的创意的完成度非常高,可见文艺片与商业价值并不完全相悖;胡野秋则以正在热映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举例说,经典的电影都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如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被无数次改编成影视剧,是因为其中有人性的冷暖,电影有这样的关怀,也会跟观众形成一种共鸣。

除此之外,也有观众对艺术片放映的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譬如,近期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等艺术化的科幻片探讨尤为激烈。在场专家认为,走向内心和人性,不仅仅是科幻片的发展趋势,也是更多类型电影的未来走向。在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不是讲述地球人大战外星人,而是开始关注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伦理问题,这恰恰展现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担忧、焦虑与追问,这种社会心理以及哲学命题将成为商业电影不断提升品质、与艺术电影融合的根本动力。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