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深圳乡村振兴:用文化激活产业

晶报记者 陈淑莹
2024-07-15 07:35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打好“非遗”牌 走稳产业路

文化,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在精神引擎,正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焕发出新生机。深圳以精准施策、创新驱动为引领,探索出一条条以文化激发乡土活力、以产业促进经济繁荣的乡村振兴“好路子”。

打好“非遗”牌 走稳产业路

2024年元旦,深圳援建的“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热闹开街,结合“深寻文化惠民周”,为新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深圳在帮扶地江西赣州寻乌县的非遗工坊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通过市场化、产业化手段,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产品,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走出大山深处,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深圳市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打造非遗工坊,并通过对65项非遗技艺的精细筛选,选定了包括酿酒、油茶与茶叶制作、皮雕、木雕在内的5项重点技艺,以及新引入的全国竹编技艺融合创新项目,共同构成了非遗工坊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竹编文化村的建设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汇聚竹编技艺的精髓,更通过跨界融合与创新设计,赋予传统竹编产品新的生命力。深圳特别关注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将竹编工坊打造成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实现价值的舞台,计划创造至少200个岗位,通过技术培训、产品设计及全方位销售策略,让寻乌县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掌握一技之长,用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的希望。

深圳企业独辟蹊径又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走出了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腾飞之路”,不仅推动了对口地区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还为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深圳市佗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同样在非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历史遗迹的保护与活化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让古老的家风家训历久弥新。2023年5月,佗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佗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黄卫泉难掩自豪之情,“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与地方政府、景区管委会紧密合作,从硬件设施的提升到创建思路的创新,再到项目的精心包装,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汗水与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还引进了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为佗城的乡村振兴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指导和文化帮扶。佗城正沿着这条科学规划的道路稳步前行,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特色正显现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如何在非遗民俗活动中找到“金点子”,为经济薄弱村开辟“致富路”?深圳驻潮南区成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给出一张生动答卷:深入挖掘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东盐村特色资源,推动粿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立粿品工坊,打造潮汕首个粿文化村,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粿品工坊内热气腾腾,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粿品逐渐成形,色彩斑斓、形态各异,那是潮汕粿品独有的魅力。“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在家做粿,现在成立了粿工坊合作社,我们可以批量生产,还能让更多人尝到我们的手艺,感觉特别有成就感。”正忙着制作红桃粿的汤姐笑靥如花,手中的面团在她灵巧的双手下渐渐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随着“东盐水乡,白粿飘香”的定位深入人心,东盐村正逐步展现出其魅力与活力。“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和创新,将东盐村打造成一个集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村,为成田乃至整个潮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东盐村村委会的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道。

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奔“共富”

在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的青山绿水间,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正悄然开花结果。深圳驻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工作队挖掘汕尾当地红色遗址、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发展,并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欢乐谷”研学教育实践品牌。“努力发挥好我们作为工作队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深圳和汕尾资源的互补互促,助力河口更顺利实现资源变资金、乡村美又强。”深圳驻陆河县河口镇帮扶工作队队长谢晓明干劲十足,充满信心。

沉香、油柑、菠萝、蛋鸡、乳鸽等种养殖产业的崛起,为河口镇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工作队结合美丽圩镇建设,利用当地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2022年推动了河口镇北中村国家AAA景区的批复与运营,促进当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此外,通过主动走访深圳新境界旅行社,开发了2个陆河县旅游产品。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方面,工作队积极推动退桉(树)行动,改扩种油柑、南药、菠萝等产业山林超过7000亩,将产业发展与建设绿美河口、强化生态保护有机统筹。

据悉,在对门文化广场、田墩油柑基地等场所举办的油柑节、沉香文化旅游节、民俗美食文化节、乡村足球联赛等大型活动,吸引各方游客10万余人,擦亮了当地“油柑村”“沉香村”“足球小镇”的金名片。

苏区革命历史遗址群坐落于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这里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借助深圳市龙华区对口帮扶协作力量,该区加速集聚各类优质资源,推动苏区镇以及紫金县红色文旅加快发展。

此外,深圳对口帮扶紫金工作组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相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绿色+”“茶园+”融合发展之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油茶产业与茶产业双驱并驾。沐林听风茶园作为苏区镇的一张绿色生态名片,以其优质的茶叶品质和独特的茶园风光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茶园规划面积3000多亩,现有有机茶园1000亩,沐林听风有机茶已成为供港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香港以及海外市场。茶园负责人钟秉基深知“红绿”资源的重要性,计划进一步扩建茶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和民宿,通过打造全方位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和茶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苏区镇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底蕴。

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不仅为周边村民铺设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更是苏区镇巧妙融合“红绿”资源,引领镇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鲜明缩影。

红色沃土与绿美湿地交相辉映之地,正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打造“鹭影禾香”示范点,融合文化、休闲、康养、农业体验,开启农文旅融合新篇章。

在投入创作之前,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管理中心与驻联安镇帮扶工作队、深圳大芬美术家协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组织画家们实地考察需进行绘制的墙面,精心制订方案,以“乡村振兴”“人文环境”等相结合的形式,把建设美丽乡村与本地特色农村文化呈现出来。

油画街以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成为展示乡村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深联文化展馆则通过展览、教育、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让历史记忆焕发新生;深联文化广场更是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成为村民和游客共享的文化空间。

文化甘霖润民心

为更好地发挥深圳丰厚的阅读资源优势和强大的文化辐射力,2023年读书月期间,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的指导下,深圳出版集团以第24届深圳读书月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和升华赠书献爱心品牌,创新推出“圳兴乡村·同心共读”系列活动,秉持“以城带乡、以企助力、以书送暖”宗旨,推动深圳读书月走进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开展了图书捐赠、名家分享、交流互访等一系列城际阅读交流活动,让书香辐射范围更广,让更多需要阅读的人士得到关爱。

此次活动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江西省赣州市、修水县古市、湖南省汉寿县经济开发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以及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汕尾市、河源市等15个地区进行赠书,捐赠图书码洋约74万元,并邀请贾平凹等名家走进对口地区巡讲分享,受到当地居民读者的一致好评。

2024年2月,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下文简称“深圳援疆”)支持深圳市文联在深圳福田美术馆成功举办“大美新疆——深圳·喀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交流展”,本次展览展出的近百幅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是深喀两地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也是两地文艺交流的生动展现。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喀什地区行署党组成员谢海生表示,深圳文艺家深入新疆,深入喀什,怀着对人民的感情探寻新时代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不仅体现了深圳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自觉,更体现了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一场跨越万里、超越民族与时空、推动深喀文艺深入交流的视听盛宴在四月春风中启幕,在“深喀妇儿牵手·逐梦美好未来”——2024年“深喀同心 春暖花开”公益音乐会上,汇聚了深圳妇儿基金会发起的“塔县深塔中学·春蕾梦想合唱团”、松禾基金会发起的“飞越彩虹民族童声合唱团”、喀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喀什大学金胡杨舞蹈团等团队。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齐聚一堂,分享着音乐带来的共鸣与快乐。

飞越彩虹维吾尔族童声合唱团所在的喀什市第十八小学,是深圳在喀什援建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全国新一轮援疆中第一所投入使用的学校。2023年,深圳市妇联、深圳妇儿基金会和松禾基金会响应“春蕾计划”倡议,在新疆喀什地区实施“春蕾计划 梦想未来”系列行动。在中意公益基金会资助下组建的塔县深塔中学春蕾梦想合唱团是援疆关爱行动中重要的一部分,为春蕾女童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成长的平台,用音乐和爱心点亮了她们的未来。现场,春蕾梦想合唱团表演了“双城遥想·帕米尔高原上的彩虹”T台秀,孩子们身上穿着的T恤正是由深圳小朋友发挥想象和创意制作的成果。他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塔吉克族,用心绘制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满了真挚的祝福。

下半年,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还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塔县成立70周年、第14届喀交会等时间节点和主题,逐项推进深圳艺术家采风写生、民间工艺精品交流展出、深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交流、深圳交响乐团“文化润疆”专场演出、深圳歌剧舞剧院专场音乐会、“乐见新疆”线下启动仪式暨首批征集歌曲展演、深喀青少年足球交流等活动,加强深喀特色文艺交流,为文化润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作者:晶报记者 陈淑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