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是这样炼成的

晶报记者 李岷/文 受访单位/供图
2024-05-23 07:29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国内首个获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文博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既展现了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也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风采。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国内首个获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文博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既展现了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也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风采。

二十届发展历程,文博会成就非凡: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5万平方米,扩大到第二十届的16万平方米;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二十届的3076家;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个增加至第二十届的108个;近年来每年都吸引国内外超10万种文化创意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辐射到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每年组织邀请众多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包括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参展,展示行业发展风采,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推动文化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文博会已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众多龙头文化企业、业内专家学者、采购商、投资机构、媒体齐聚文博会,共同搭建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产业项目对接、产品展示和推广交易的平台,文博会现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实效最强、影响最广的展会,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被广泛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2002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厘清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者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确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

2003

2003年,深圳以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为契机,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决定从2004年开始举办文博会。2003年10月29日,三届一〇三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举办“广东省(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议题,确定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办展原则,后来被称为“十六字方针”,奠定了文博会初期的架构,并作为文博会的办展思路贯彻始终。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产物,首届文博会在报批立项便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一年内经历了3次“升格”,由深圳市到广东省、再到国家主办,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展会,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从首届文博会开始,中共中央宣传部就作为文博会筹备工作领导机构,规划布局、科学指导展会的各项承办工作。

2004

2004年,深圳市正式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作为体制改革的产物和“文化立市”战略的重要支点,文博会应运而生。2004年11月18日至22日,首届文博会在原深圳高交会馆隆重举办,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首届文博会有7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入选了2004年“全国十大文化事件”。

首届文博会结束后,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听取第二届文博会筹备工作汇报,明确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集团联合组建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长期承担起历届文博会主展馆的各项承办工作,探索市场化运作文博会。2005年4月,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集团(简称“三大集团”)按照6:3:1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专业化的办展机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简称“文博会公司”),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文博会。以后逐渐形成主办单位指导承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调承办、三大集团和文博会公司等承办单位具体承办的三级联动办展机制。

▲2004年11月18日,首届文博会在深圳隆重开幕,来自巴西、波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百名少年欢聚在文博会现场。

2006

2006年,第二届文博会开始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当年,文博会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之一,并成为中国首个获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2007

2007年,第三届文博会,商务部正式成为文博会主办单位之一。同时,文博会形成了“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精品化、规范化”的“五化”办展方针。第三届文博会正式启用统一的文博会形象识别系统——文博会会徽和吉祥物小水滴“文鹏”,打造文博会品牌形象。

2008

2008年,第四届文博会举办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高峰论坛”,首次设立国际文化馆,香港特区政府正式组团参展。

2009

2009年,中国贸促会正式成为文博会主办单位之一,主展馆1号馆首次开设“中国文化产业项目资本互动交流区”,我国台湾地区首次正式组团参展。

2010

2010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牵头成立“文博会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主办单位指导承办、深圳市直部门协调承办、文博会公司等承办单位具体承办的“三级联动”办展机制,确立了“政府办会、企业办展、市场运作、打造平台、以展兴业”的运作模式和有效机制。当年举办的第六届文博会汇聚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首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

2011

2011年,第七届文博会首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设立40个分会场。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再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展商数量达到1896家,来自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12000多名海外采购商参会采购。同年,文博会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2

2012年,第八届文博会第三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海外招商取得了新突破,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98名海外采购商参会采购,比上一届增加3000多名。


▲2012年5月18日, 第八届文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亚洲小姐在ATV展台现身。

2013

2013年,第九届文博会主展馆展商数量达2118家,第四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来自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的16347名海外采购商受邀参会采购。设立43个分会场。第九届文博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首次取消了大型开幕式,仅举办了简约的开馆仪式。

2014

2014年,第十届文博会主展馆展商数量达2263家,第五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17696名海外采购商受邀参会采购。

2015

2015年,第十一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丝绸之路专馆。主展馆展商数量达2286家,第六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设立61个分会场。海外参展面积达到20%,来自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18542名海外采购商参会采购。

2016

2016年初,深圳推出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将文博会列为“十三五”文化创新的重点项目,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2016年,第十二届文博会主展馆展商数量达2297家,设立66个分会场,来自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的19523名海外采购商参会采购。


▲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加拿大艺术家维拉·赛科携画作参展。

2017

2017年,第十三届文博会设立“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展”专题展区。主展馆展商数量达2302家,设立68个分会场,来自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16名海外采购商参会采购。

2018

2018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正式作为文博会主办单位,列在各主办单位的首位,这在全国文化类展会中是绝无仅有的。2018年举办的第十四届文博会设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精品展”专题展区。主展馆展商数量达2308家,第九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设立67个分会场,来自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的21386名海外采购商参会采购。

2019

2019年,首次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组织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21个地市及全省龙头文化企业和机构参展。

2020

2020年,第十六届文博会首次以“云上文博会”形式在线上举办。云上文博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开展云开幕、云展厅、云招商、云签约、云大数据等“五朵云”建设,对线上展览模式进行全新的结构设计和流程再造,打造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网上展会新平台,不仅实现了全新的办展模式转型,开启了文博会数字化元年,也开创了文博会和文化产业、会展业发展新局。

2021

2021年,第十七届文博会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展会主要内容分为线下博览与交易、云上展示与交流,以及配套活动。本届文博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的一届重要展会,也是首次举办的线下与线上互动结合的文博会。本届文博会围绕新时期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整体迁移至新场馆举办为契机,构建线上线下现代化服务体系、运营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展会规模、办展模式、品牌质量全面升级,充分展现“新时代、新文博、新会展、新内容、新成效”,办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同年,文博会被写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22

2022年,文博会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同年,国家版权局首次列入文博会主办单位,文博会国家级地位进一步深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2日,第十八届文博会在线上线下同步成功举办,共有2532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下参展,另有870家机构和企业线上参展,共计3402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展览展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特装展位占展览面积的95%。吸引了来自全球的30个国家和地区、300家境外文化机构和企业云上参展。展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0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除主会场外,还在全市各区设立65个分会场,共策划各类活动400多项,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超过200万。本届文博会共有263家境内外媒体1108名记者参与报道。作为党的二十大闭幕后首次举办的文博会,本届文博会在岁末年初的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具有承前启后、引领文化产业和会展业复苏的标志性意义。

2023

2023年6月7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大幕开启,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精彩绽放,两场国家级重磅文化活动首次“交相辉映”。论坛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文博会人潮涌动,共有3596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4000余个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交易,“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地位得到巩固提升。除主会场外,还在全市各区设立64个分会场,共开展各类活动500多项。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400多万,主要指标较上届均大幅度增长。


▲第十九届文博会9号馆数字文化馆现场。

2024

2024年5月23日至5月27日,第二十届文博会将如期举行。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另设52个分会场,分布在全市各区。截至目前,第二十届文博会共组织了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419家。其中,线下参展3076家,比上届增加388家;另有2939家线上参展,比上届增加2031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展会还吸引了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组织邀请108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展会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此外,本届文博会将重点围绕“六个聚焦”,实现“六个提升”:

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升展会品牌影响力;

聚焦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

聚焦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提升展会市场化水平;

聚焦优化展会综合服务,提升展会专业化水平;

聚焦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提升展会数字化水平;

聚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展会的参与度和传播力。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李岷/文 受访单位/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