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北上》深圳演出,让普通观众“看完、看懂、看进”历史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4-07-06 20: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7月5日晚,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北上》全国巡演来到深圳站,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剧院再现厚重历史。

话剧《北上》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首演至今,已经在沈阳、齐齐哈尔、新疆、晋城、石家庄、日照、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南阳、安康、成都等多地演出,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和肯定。此次来到深圳演出,《北上》也收到了深圳观众的热情欢迎。

以史诗风格再现“北上”历史

话剧《北上》以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中国共产党人护送香港进步人士成功“北上”这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香港、海上、沈阳三地为基本场景,以我敌双方“护送”与“反护送”的明暗斗争为主线,以三位主人公爱恨情仇交织演进为副线,突出展现中共基层党员及进步人士在“北上”历程中的初心与使命。

话剧《北上》由陈薪伊担任总导演,津子围、李景阳、孙浩担任编剧,王纪厚担任舞美设计,关中奎担任灯光设计。

为还原这段历史,话剧《北上》剧组整理出30多万字的基础材料,经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对剧本反复修改和打磨。编剧津子围表示:“话剧《北上》的剧本曾四易其稿,除了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还力求人物的立体性,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都呈现得有血有肉。”

国家一级演员、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齐昕欣在剧中饰演陶家鑫,他在接受深圳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其实没有把角色塑造成非黑即白的,在那个大时代里,每个人对命运的选择和抗争。”

话剧《北上》主创团队始终坚持的创作方向和理念就是在两小时的时长中让各界观众“看完、看懂、看进”北上故事,让这段党史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更好的展现和传播。

历史人物不一定特别严肃

在此之前,这段“北上”历史还从未以话剧的形式呈现过。《北上》凝重洗练,气势恢宏,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有机融合,具有史诗风格。该剧还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机融入了舞蹈、歌曲、京剧、粤剧等艺术形式。情真意切的歌曲《一首儿时的歌》贯穿全剧,推动着剧情发展,充分体现革命战士及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与家国情怀。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党委书记佟春光介绍,《北上》创排于2020年12月,在2021年5月首演以来获得了业内、全国观众的广泛肯定和关注,随即展开了全国巡演。剧目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荣获第17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建党百年主题创作十佳作品”;第36届田汉戏剧奖剧目类一等奖;辽宁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值得一提的是,《北上》塑造的人物中,虽然有许多伟人、名人,却非常接地气,言谈举止透露着特有的幽默。“在那个时代,其实每个人并不是生活得那么严肃、深沉,他们登上这条北上的船的时候,肩负着历史使命,每个人都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齐昕欣说,“大家看这部戏的时候可以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我们也特意加了好多北方人的幽默。而且这部剧中间的矛盾点是敌我相互争夺的谍战戏,希望观众能在当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图片由演出方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