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管弦乐队中的高音旋律乐器之一,长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研究传统。6月30日,深圳交响乐团的长笛演奏家卢思默做客湾区文化茶座,介绍了管弦乐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以及这几个时期中对长笛较重要的音乐作品,并通过现场乐器示范,让观众进入长笛的美妙世界。
巴洛克时期,也就是1600-1750年,作曲家们在作品中大量运用长笛,提高了长笛在管弦乐中的地位和作用,典型作品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其中长笛的运用增强了音乐的整体质感,为合奏增加了丰富多彩的音色。“特别是在咏叹调和朗诵中,长笛的声音与独唱配对,在人声和乐器之间创造了一种美妙的张力,笛声袅袅围绕着歌手的旋律,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引起听众的精神共鸣。”卢思默还现场为观众演奏了其中一个片段,令观众沉浸其中。
古典时期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年,涌现了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等一批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它对长笛家族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首次将短笛正式在交响乐中介绍给观众。作为长笛家族的一员,短笛的管长仅为长笛的一半,其音色尖锐透明,富有穿透力,而在同音区的音色不如长笛丰满,属装饰性乐器。通过卢思默的现场演奏,观众能很清晰地分辨短笛与长笛音色的区别。
随后是浪漫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打破了古典时期的一些约束,作曲家更追求乐曲的情感表达,管弦乐队的规模和乐器的种类有了非常大的扩展,和声的进程也更加复杂。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部在当时备受争议的作品,如今因旋律、和声、气氛、配器的辉煌与表现人物情感的技巧而广受赞誉。长笛在这部歌剧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三幕和第四幕之间的间奏曲,在竖琴伴奏下,长笛演奏出诗意的田园旋律,而后,单簧管、弦乐器也加入到与长笛的对话中,共同演奏出充满温柔和渴望的曲子。
当音乐发展到二十世纪,出现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以舒伯格为代表的第二维也纳派等流派,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加晦涩难懂,也更加抽象,但也有一些老少咸宜的作品产生,如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部作品最初创作的目的是向孩子们介绍管弦乐队中的各个乐器,让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学习音乐。这部作品一方面展现了长笛明亮且敏捷的音色,能够演奏很快速的段落;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长笛的多功能性,具有演奏旋律与和声的能力。
二十世纪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过程中,也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音乐作品,由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便是中国民族音乐经典之作。《梁祝》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运用奏鸣曲式的特点对原剧的内容和曲调进行了提炼并进行展开创作,巧妙地展现了故事中的矛盾冲突。而长笛在这部作品中演奏了引子部分,其悠扬的音色将观众带进了这个故事。
“很多人问我,想入门古典音乐,应该从什么作品开始听比较好,我通常会推荐一些旋律性比较强的乐曲,然后让大家自己去感受,因为好的音乐,人可以和它产生共鸣,并产生因人而异的感受。”卢思默说,人对同样的音乐也会在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下产生不同感受,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入门古典音乐都不晚,只要能在音乐中找到共鸣。
互动
活动现场来了不少学习过或正在学习长笛的音乐爱好者,对于他们提出的乐器练习方面的细节问题,卢思默从自己和她的学生的经验出发,一一给出了解答。
Q:我之前学过乐器但没坚持下来,那时候没学视唱练耳,不知道是不是后面没办法坚持的原因。我想知道,学习乐器和视唱练耳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先后顺序?
A:我的建议是同时学,视唱练耳对学习乐器非常重要。为什么建议同时学呢,对孩子来说,视唱练耳会帮助孩子学习专业课事半功倍,对节奏、音准、音乐术语都可以有所了解,即使没想好未来要不要走音乐这条路,学好了视唱练耳就是打好了音乐的基础,后面再想转音乐专业也比较容易。
Q:气息不够,是不是没办法学长笛?
A:气息是可以练出来的,肺活量差的更建议学习乐器以及通过游泳、跑步来提高肺活量。通常来说,只要有意识地练,肺活量可以很快得到提高。另外,气短也可能是因为呼吸方法不对,学习长笛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Q:几岁可以开始学长笛?
A:和钢琴、小提琴之类的热门乐器不同,管乐的话建议孩子6岁之后再开始学,主要基于肺活量和手臂的长度,也就是能否驾驭相应的乐器来考虑。
Q:练习乐器有点枯燥,怎么让孩子坚持下来?
A:这确实很难。一方面是家庭原因很重要,父母首先要坚持,并培养孩子贵在坚持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演出、比赛,一点点累积成就感,也会让孩子在许多个瞬间感到,路好像突然变宽了,可以继续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所以要给孩子一些短期的目标,比如音乐会、小演出、小比赛,让孩子在其中获得成就感,而不是一味在家埋头苦练。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慧怡/文 张彩玲/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