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穿云破海、踏浪伶仃。伴随着交通脉络进一步延展,产业合力进一步加强,战略空间进一步融通,位于深中通道深圳端出口的宝安也将与更多城区擦出新的火花。
在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之际,本报策划推出“‘桥’见湾区未来——‘深中通道’活力西岸行”栏目,深入中山、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城市,联合当地主流媒体,对城市地标、特色产业、重点园区等进行全媒体调研探访,共促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共同拥抱“黄金内湾”黄金时代。
湛江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包括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北部的一部分。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是中国著名的热带海湾城市。湛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雷州姑娘歌、雷剧,吴川“元宵三绝”(泥塑、飘色、花桥),东海人龙舞,湛江傩舞、舞鹰雄,遂溪高桩醒狮,雷州石狗,南派粤剧等是湛江闻名的特色文化。
产业特点:经广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23年湛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793.5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6.9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54.62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1632.06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6:38.3:4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75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629美元),增长2.6%。
常住人口:2023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07.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0万人。
土地面积:全市土地面积1.33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702.92平方千米。
旅游资源:截至2023年底,湛江市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20家,其中4A级6家,3A级11家,2A级3家。
湛江海湾大桥
向海而兴向海“湛”放
美丽港城敞开怀抱
“深中通道通车后,湛江通往深圳无需再绕行虎门大桥,两地公路通达时间将从5个半小时缩短至4个小时左右。”近日,湛江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指出,深中通道将助推湛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4小时公路交通圈,利好湛江未来发展。
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大战略支点的湛江,肩负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使命。交通是发展要素流通的基石,一座“桥”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让粤港澳大湾区抱得更紧,也让湛江和深圳手拉得更紧。
中澳友谊公园(供图:郭龙碧)
湛江与深圳经济结构互补、产业协同紧密。2023年4月,“深湛组合港”正式启动,湛江港作为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外港口,成功跻身“大湾区组合港”扩圈范畴。从合作交流到对口帮扶,从产业共建到粤东粤西红树林异地修复合作,深圳和湛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厚的情谊。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G2518东端组成部分,深中通道是环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主骨架的关键一横,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通道,全长约24公里。短短24公里却可以足足省下1个小时30分钟,深中通道因此备受各方关注。
湛江港(供图:湛江市委宣传部)
湛江三面环海,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渔业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雄厚。湛江的海鲜家喻户晓,全国每3条金鲳鱼就有1条产自这里,每5只对虾也有3只来自这里。
近年来,湛江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大型海洋牧场建设由近海挺进深远海。在湛江的深远海区域,一个个漂浮在海上的网箱是金鲳鱼的住所,一个100米周长的网箱年产量可达10万斤,相当于陆上200亩池塘的鱼产量。
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有养殖容量大、不受休渔期时间限制、鱼类产出质量高等优势,如今在湛江,金鲳鱼已形成百亿元的产业。湛江水产加工企业也积极探索,研发出各种美味的金鲳鱼产品,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金鲳鱼一品海鲜煲”“菠萝咕噜金鲳鱼”等预制菜,让“鲜美湛江”香飘世界。
湛江深远海网箱养殖集群(供图:湛江市委宣传部)
优化布局 建立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基地
让我们将目光移回湛江的广袤土地,其临海工业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石化、钢铁等临港重化工业领域,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园区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纸制品、小家电和冷冻水产品等“湛江造”密集走向海外,外贸进口粮食随着海铁联运班列从湛江港发车运往国内,国内品牌货物经“湾港共建号”精准对接市场……一趟趟海铁联运班列繁忙开行,一条条集装箱航线纵横交错,直观呈现了湛江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供图:林江海)
粤西古城韵味悠长
“鲜美湛江”邀您打卡
“深中通道缩短时空距离,将促进湛江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文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游客来湛江旅游观光。”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产业科一级主任科员陈乐表示,深中通道的开通加强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湛江与周边地区在文旅产业方面的融合发展。
他表示,湛江文旅产业有能力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湛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魅力,与深圳等城市共同探索打造文旅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提升湛江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打造包括滨海度假、海岛风情、历史文化、生态农业观光、美食文化等多条主题线路。
湛江金沙湾片区
本报采访组在湛江采访时,恰逢2024年第十届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在此举行。本次水博会吸引了印度、厄瓜多尔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30多个省(区、市)的水产企业参展,达成意向成交额32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展馆里随处可见“鲜美湛江”的标志,成为湛江对外展示的新名片。
海洋风情唯美,古城韵味悠长。湛江沿海湾打造连续的绿化休闲空间,做好滨海旅游大文章。聚焦空气鲜、水质鲜、物产鲜,城乡美、自然美、文化美这“三鲜三美”,湛江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先后入选十大“魅力打卡之城”、“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城市名单、“‘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等。
天成台(供图:陈冲)
舌尖上的湛江 令人垂涎欲滴
近年来,湛江大力宣传海鲜美食文化,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打造网红街区和网红美食名店,策划开发与湛江高度契合的海鲜美食IP品牌,持续擦亮“中国海鲜美食之都”招牌。
入夏以来,持续升高的不只是气温,湛江“夜经济”的人气也持续走高。作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湛江各地的夜市上,最为吸睛又吸金的便是鲜美的海鲜,夜市成为土特产集中展现的重要平台、擦亮湛江海鲜品牌中的重要推手。据悉,湛江夜市近两年呈井喷式发展,遍地开花。近两年来,随着一批新潮夜市陆续“上新”,市民夜间有了更多的消费选项。
湛江生蚝(供图:郭龙碧)、湛江白切鸡(供图:冼汉文)
美景、风土人情令人心驰神往
绿意葱茏,红树丛生,盘根错节,鹭鸟翩飞。在湛江市麻章区金牛岛,红树林宛如一个个造型独特的绿色岛屿,不仅藏着湛江空气质量、水质常年领“鲜”全省的秘诀,还成就了风光旖旎的“十里画廊”。湛江有着全国大陆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珍稀动植物,常年吸引着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
湛江红树林(供图:湛江市委宣传部)
广东千年古港,南海明珠。湛江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部,粤桂琼三省区交会处,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自古为海上交通要道,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湛江拥有了千年不衰的南方大港,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热烈浪漫的海滨风光,种类丰富的热带物产……这里常年气候宜人、碧海蓝天,简直美不胜收!
中国大陆最南端
约会浪漫、品味幸福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