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0余名法律界“大咖”聚合一起贡献法律智慧,助力“一带一路”建设。11月10日,第二届“前海法智论坛”在深圳圆满召开。在东盟成立50周年、《纽约公约》签署将届60周年之际,本次论坛将主题定为“一带一路之投资东盟:法律政策与争议解决”来自司法机关、政府机关、企业界、律师界以及来自东盟各国、各地区的法律专家等200余参会嘉宾,共同研讨交流了投资东盟的相关法律热点问题。
法律大咖云集深圳
本次活动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单位的支持,由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和深圳市法学会联合主办,由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和国际商会共同承办。在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新征程的背景下,论坛秉承了“聚合法律智慧 谋划共赢发展”的宗旨和精神,有助于促进国际区际间合作共赢,推动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
本次活动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单位的支持,由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和深圳市法学会联合主办,由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和国际商会共同承办。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中心理事长张文显,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张勇健,司法部研究室主任范履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钟健平,广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建,深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李华楠,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万国营,以及来自东盟的泰国最高法院大法官Nopporn BHOTIRUNG-SIYAKORN(诺鹏·波提轰席亚空),新加坡最高法院大法官Chua Lee Ming(蔡利民),柬埔寨司法部副国务秘书Chin Malin(秦马林),老挝司法部法律审查司副司长Bounkhong Phanvongsa(奔空·潘沃萨)、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法律政策专员黄惠冲、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主席郑若骅等出席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深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梁增昌主持。来自司法机关、政府机关、企业界、律师界等200余参会嘉宾,共同研讨交流了投资东盟的相关法律热点问题。
论坛四大关键词:投资东盟、涉外法律、投资实务、跨境
据论坛主办方介绍,前海法智论坛以“法律查明”味独特视角,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尤其关注国际、区际中的实务话题——为促进跨地跨界的法律合作提供高端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有四大亮点:以投资东盟为论坛主题、涉外法律问题的专业研讨、投资实务问题的专业分享和高规格高质量的跨境论坛。论坛关注法律政策、“一带一路”与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涉外审判经验交流等涉外法律问题实务主题,还邀请来自企业、中介机构、司法行政机构等专家从实际案例出发谈论投资东盟的机遇和挑战,分享有关金融、税务、合规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建议及争议解决案例。
主论坛上,刘贵祥、张文显等与会主要领导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法律政策与争议解决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来自泰国、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嘉宾,围绕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增加法律制度的有效性、透明度、可预测性,促进海外资本流入等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当日下午,大会的两个分论坛精彩纷呈。第一分论坛以“一带一路”与争议解决为主题,由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张勇健主持,各地法院法官和香港地区、东南亚法律专家围绕“‘一带一路’与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前海法院、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就涉外涉港澳台审判经验做了分享发言。第二分论坛“投资东盟的实务分享会”由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执行理事长肖璟翊主持,来自司法行政机构、深圳企业的数十位代表,结合实际案例谈论投资东盟的机遇和挑战,分别从经济、企业、法律三个维度,分享“一带一路”投资的经验和实务案例。
论坛主办方表示,前海法智论坛是深圳前海新一轮深化开放,凝聚国际司法共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起点,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下一步将继续努力将“前海法智论坛”打造成为国际商务与法律交流平台,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智力支持的作用。
嘉宾发言亮点频出
李华楠:“一带一路”推动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
论坛开幕仪式上,李华楠首先致辞欢迎域内外参会嘉宾。他说,本届论坛突出“一带一路之东盟投资:法律政策与争议解决”这一主题,将有力增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法律政策的交流合作,推动探索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 深圳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法治建设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地方立法质量,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建设前海法治示范区,全面优化法治环境,加快打造“法治中国示范城市”,让一流法治成为深圳新的发展阶段更为显著的城市特质、更加重要的竞争优势。
同时,他希望深圳的企业家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法治和政策优势,深入挖掘东盟国家的市场潜力,加强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李强:“一带一路”法治地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长助理、前海金控董事长李强介绍了“一带一路”法治地图的阶段性成果。他说,“一带一路”法治地图目前已经完成中亚、西亚、南亚片区的基础内容建设,完成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信息梳理,翻译并收录的法律、判例、法规300余部,共计约300万字。“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我们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既有文化、宗教、语言、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性,又有求同存异,共融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愿望和发展前景,为此深感这个项目对于促进法律文化理解和彼此借鉴,对于帮助从事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了解、遵守当地国法律具有积极的意义。”
张文显:深圳要继续领跑法治中国建设
张文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过去走在在中国法治建设的前列,在立法、执法、司法改革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进行了大量探索和改革,在今后也要在各个方面继续领跑法治中国建设。“除了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系、司法改革、法治政府建设,还有涉外司法方面。”他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方面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重要,在不同法系、不同司法体制差异下,解决矛盾纠纷的更好办法就是仲裁、调解、法律协商。“现在世界的仲裁中心在西方发达国家,可喜的是,深圳在国际仲裁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为建立全球性的‘一带一路’仲裁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称赞前海管理局非常具有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我非常期待‘一带一路’法治地图这个项目在前海管理局的精心部署下,在蓝海中心与法律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丰硕的成果。”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