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活”的思政课是一座无处不在的“电磁场”,更好发挥思政课的磁场效应,不是要给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做简单的“加法”,而是要做高阶的“乘法”,不是要增设课程、增开活动、增添课时,而是要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实现单一课程到多学科的融会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在“活”字上下功夫,以“活”字为原点,追溯道理源头、厘清道理逻辑,从而彰显新时代思政课新气象。
讲活四史:
从历史赓续到引领时代的博古通今
知史才能明鉴,识古更能知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上好思政课,就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廓清历史脉络,夯实思政课的文化根基。深入挖掘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思想精髓,科学解读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系统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丰富内容、基本经验,讲活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激发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另一方面要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新时代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问题,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现实问题、热点话题、时代课题深度融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来龙去脉,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规律性认识。让思政课成为活化历史、回应现实、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讲活教材:
从遵循教材到联系生活的深入浅出
思政课教材堪称一座“精神富矿”,其突出特点是政治方向的坚定性、理论水平的精炼性、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如何让统一规范的教材适用质态各异的学情,让深奥的道理成为学生听得懂、信得过、记得住、用得了的生活指南,关键是要把硬邦邦的学术话语软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案例。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严格遵循教材核心要求,厘清章节逻辑关联,熟悉知识内在结构,做到对教材理论体系的深刻把握,将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与生活阅历的厚度相结合,拒绝照本宣科的“套路教学”;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材有标准,讲述无套路,保持道理的“活性”成分,需要与时俱进,引入生活案例,创设生活情境,从新情况新事例中汲取新养分,用身边例子讲活书本知识,用榜样旗帜激活理想信念,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教材“补白”,为课堂“增色”。
讲活价值:
从教育叙事到家国担当的以小见大
思政课要在教育叙事的以小见大中,展现对中国之问的思考、对时代之问的探索,对人民之问的回应,通过教育叙事将客观的真理、主观的阐释融为一体,从而去揭示和发现真理的价值。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在校学生群体达2.93亿,激发这一庞大群体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心,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筑牢人才底座,才能更好发挥思政课的核心价值。但是,教育报国既不能照本宣科讲大话喊口号,更不能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而是要不断尝试对国之大者的宏大叙事做微处理。一方面要见微知著。以教育叙事之“小”洞见家国担当之“大”,通过小故事、小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大问题、解释大现象、判断大是非,让学生从微观的、具体的、可触的事件中去感受中国之路的优越性、中国之治的科学性、中国之理的伟大性;另一方面要化大为小。千里之行,始于跬步。思政课不仅要在落实落小立德树人使命任务中,为强国建设夯实人才根基,更要为人才发展提供价值指引。要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价值、意义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引导学生把知识学习转化为价值信仰,让大价值不仅能向下“生根”,而且能向上“发芽”。
讲活道理:
从理论灌输到实践探索的知行合一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是基础,讲透是要求,讲活是根本。讲活思政课的大道理不能大水漫灌,让大道理成为海市蜃楼,而是要知行合一,坚持内容为王,将知识原理融入到实践探索中,以道理统摄行为,以行为落实道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行合一中做到精准滴灌,让学生在知中学、学中悟、悟中行。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让讲道理的方法更灵活,做到日常的事理“互动讲”,生活的情理“启发讲”,马克思主义的学理“精准讲”,中国化时代化的哲理“反复讲”;另一方面要把道理的内容讲鲜活。坚持问题导向,把道理讲“准”,深耕知识体系,把道理讲“厚”,强化过程实践,把道理讲“实”,优化评价机制,把道理讲“全”;再者,还要让道理与实践相互验证。用实践验证道理的真伪,提升思政课的科学性,用道理规范实践的方向,增强思政课的穿透力,让大道理不仅“有意义”“有意思”,而且更“有意味”。
讲活专业: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融会贯通
活的思政课是一座无处不在的“电磁场”,更好发挥思政课的磁场效应,不是要给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做简单的“加法”,而是要做高阶的“乘法”,不是要增设课程、增开活动、增添课时,而是要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实现单一课程到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内部的横向贯通,激活“引力”效能。提升四门思政必修课之间的配合度,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代性、综合性、前沿性优势,拓宽其延展度,着力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内容建设,使其成为引领各思政课的“示范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思政课外部的精准融合,激活“辐射”效能。准确提炼各学科的思政元素,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价值判断、文化自信等思政导向有机融入其他各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中,立体化呈现各学科知识背后的信仰支撑,实现知识传授与理想塑造的精准对接。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3YJC710011)阶段性成果】
(楚亚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权: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
编辑 王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杨渝嘉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