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造骨科手术机器人亮相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年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2024-06-24 14:48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科创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6月21日-23日,深圳“智”造骨科手术机器人亮相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年会(CAOS 2024)。在“数字骨科”会场、“智能与机器人大师讲坛”荟聚众多骨科临床专家、学者,立足数字化医疗转型态势,探索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发展。作为国产手术机器人领先者,元化智能携国内首批髋膝一体、核心自研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亮相本次盛会,与众多骨科专家、学者共叙中国骨科医疗新生态。

数智骨科: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的新变革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表示,数字技术将为骨科学注入无限的可能与活力,医工结合的交叉学科碰撞将带来巨大突破。在持续的量化积累和开放合作中,这些技术的潜力将不断显现其重要性。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孟庆虎教授基于机器人领域30多年的丰富经验,发表了《大模型时代的场景智能骨科》主题演讲,从达芬奇五代以及仿生机器人着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在大模型时代场景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未来。孟庆虎指出,未来骨科手术应整合多功能平台,专用机械臂和增强现实导航,通过三层次的场景智能结构,实现聚生智能、数字孪生和骨科大模型的融合,提升手术精确度和患者康复效果。

谈到机器人辅助手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宗科教授用一个词概括——“精准”。周教授通过具体病例和数据,展示了机器人手术在提高力线精准度和病人术后恢复方面的优势。此外,他还分享了操作锟铻®机器人完成全国首台国产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经验,“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非常严重的关节畸形,医生单凭经验做手术,会非常困难,有了机器人的辅助,再结合医生的经验,可以让手术变得更高效、更精准和更安全”。 周教授表示。

据介绍,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是由元化智能旗下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机器人自主研发,仅一台设备就可辅助完成髋关节和膝关节两个适应症手术,实现了从技术到核心部件,再到整机系统,保证产品的核心部件和全部软件自主研发,实现了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张瑗教授通过比较直接前路(DAA)和后路手术(PLA)的效果,分享了在西藏这种极端苛刻的条件下,使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实施一系列手术的体验。他表示,“在高原地区,关节疾病更加复杂、病情更重,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

技术引领:优质医疗技术普及与临床应用落地

据介绍,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卡脖子”技术的重要突破。经历了几年的发展,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2000多例的临床手术,特别是高原和不发达地区的手术,突破了环境、术者、技术、方式等条件限制,展现了其精准操作和微创手术的优势。

在以“骨科手术机器人助力提高关节置换术精准度”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上,专家们就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临床表现及其在骨科学科建设中的独特意义进行了深度学术交流。

编辑 秦天 审读 匡彧 二审 王雯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