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陆游《闲居自述》有云:“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说的就是传统文人的“赏石情结”。11月10日上午,一场全面、立体展示中国石文化的“天工当代.国石大观——第十三届国石雕刻艺术展”在深圳国风艺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包括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和青田石在内的石雕作品逾六百件,作品类型涵盖配饰、印章、摆件及大型石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彩。展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赤峰巴林右旗人民政府、青田县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将持续至11月19日,期间,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
福州、杭州、巴林右旗、福建青田县是“四大名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和青田石的产区。为弘扬中华石文化,过去四地政府轮流主持、举办国石雕刻艺术展,今年是“四大名石”首次走出产地,在珠三角亮相 。
据悉,本次参展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有近百名之多,展览展品也是其精挑细选的得奖之作。仅福州,就有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亲临展览现场。不仅如此,本次国石雕刻艺术展以“天工当代.国石大观”为主题,原石的天然无雕饰与大师工艺的巧夺天工都在陈列范畴之中。
巴林鸡血王。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四个板块:“国之瑰宝—寿山石”、“石中奇葩—青田石”、“印中王后—昌化石”与“天赐朝鲁—巴林石”,通过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与青年艺术家雕制的600多件作品来展示国石文化的顶尖工艺与时代传承。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代表作《四季如春》,该作品经海外重金回流后藏于福州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雕刻艺术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全程由赤峰市警方护送至深圳的“巴林鸡血王”十分珍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的龙蛋石作品《迎春》陈列于青田石区,作品以匠心独具的手法雕刻出了石头的丰富语言。四大板块各具特色,以石文化为脉络,串联起一场“天工国石”为主题的艺术大观。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在展览开幕现场,记者注意到,有90后深圳观众对展厅里的大师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时掏出手机拍照留影。观众张小姐告诉记者,这是她一次“看石头”,“没想到中国的石文化如此丰富,作品特别辣眼。一块石头,通过雕刻,赋予它生命,令人感动。”
工艺美术大师接受媒体采访热议“石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泗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要“小看”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认为玩是石头的都是中老年,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年轻人也有兴趣,他慢慢的进入之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性子格稳定后,对石头感情就会越来越深”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宙则表示“石文化”的确面临发展与创新问题,现在好的石材越来越少,年轻艺人通过雕刻一些过去看不上眼的“边角料”,经过创意,也能“点石成金”。“石文化博大精深,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创作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的作品,同时传统也不能丢。”
见习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