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挑战和成长的机会,但却无法定义我们的整个未来,人生旅程中的多彩故事,还需要同学们继续书写。”高考即将出分,新安中学(集团)心理健康与生涯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高中部心理科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娟老师为“如何勇敢地打开高考成绩单”“智慧填报志愿需要注意什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我和未来”等考生思虑的话题,送上了一份“考后锦囊”。
保持正念 活在当下
“出分前后,同学们可能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情绪波动,如:期待、兴奋、焦虑、紧张、恐惧、沮丧等等,但要知道,消极情绪也有积极意义和保护作用,可以促使我们全面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觉察自己的需求和渴望,体验消极情绪也是心理成长和成熟的必经过程。”刘娟老师提倡,“不必过度压抑自己,只有接纳才能让情绪自然地发生、发展和消退。当然也要及时和家人、朋友或老师积极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和倾听,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
“无论高考成绩是多少,都只能代表过去的一段旅程。你需要对过去的事情断舍离,并有意识地、不带评判地专注于当下,把头脑、思考、注意力完全投放到此刻,重新聚焦于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和长远的目标。”刘娟建议。
拓展视角 多元解读
心理学上的负面偏好指“对负面事件或未达成的东西过分关注的心理”,负面偏好会扼杀我们的自信心。富兰克林曾说:“一点点病痛,我们就能感觉到,而健康得活蹦乱跳,我们却毫无知觉。”
刘娟老师表示,一旦戴上负面偏好的“有色眼镜”看待高考成绩,就很难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无论考了多少分,都无法感到满意。因此,要拓展看问题的角度。如:“10年后的你会如何看待今天的高考分数?曾经的你是如何看待高考分数的?如果从万米高空俯瞰高考分数,你能看到什么画面?你最好的朋友如果知道你的高考分数,会对你说什么?除了学业成绩以外,我还有什么优势?……”考生要从不同角度解读高考成绩,避免因为独自反复思索而无限放大了分数的力量,忽视了自己已经获得的极大进步和成长。
填报志愿 科学理性
“出分后,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关注分数所代表的成功或失败,而是填报志愿。”刘娟老师提醒考生,志愿填报是一项复杂的生涯决策,考生需要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价值观,最适合哪类专业和职业,也需要详细了解不同大学、专业的背景,权衡学校层次、地域、就业前景等多重因素。
她建议考生,先确定影响择校、择专业的因素,分析每一因素对自己的重要程度,赋以权重,随后,再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给备选大学和专业评分,形成目标大学及专业排名清单——在理性选择之余,不要忘记问问自己最真实的期待。“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不要美化任何一条未选之路。人生除了选择以外,还有适应,谁的理想与现实无差距?谁的青春不迷茫?只要愿意持续探索和努力,总能找到未来和方向。”
奖励自己 未来可期
“为自己办一场升学宴会?买一份期待已久的礼物送给自己?去运动、旅行、阅读、看更大的世界?……旅途和终点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值得庆祝。人们更喜欢不确定的奖励,请把你想要的写在便利贴上,然后随机抽取一张,立即采取行动来奖励自己。”
刘娟表示,“在生命长河中,考上理想大学似乎是一条平坦道路,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后悔,总有一些事情让你遗憾,总有一些留不住的年华让人想要无限循环,也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勇毅前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高考成绩只是对过去的一次检验,它无法阻挡未来世界为你打开多彩的人生大门,另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正等着你充满热情地冲过去。永葆好奇心,不断探索、勇于创造,总有一天,你会拨开迷雾,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吴诗敏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