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代码11847欢迎报考!佛山大学重点打造三大学科群,新设三个国家急需人才专业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2024-06-14 23: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这是广东省内继广州、汕头、深圳之后,第四个以城市命名的大学

近日,教育部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大学”,四个遒劲大字已抒写于校门牌匾。这是广东省内继广州、汕头、深圳之后,第四个以城市命名的大学。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项目建设高校,佛山大学也将给佛山这座继广州、深圳之后广东第三个GDP逾万亿元城市注入新鲜动能。

《教育部关于同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大学的函》指出:希望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名正言顺”地回归

佛山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现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经过不断推进纵深改革,其已成为一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有人说,时隔近30年,佛山大学终于“名正言顺”地再回来了。记者溯源了解到,这所有着66年办学史的大学,历经数次合并、更名,期间就曾以“佛山大学”为校名。

1958年,佛山师范学院、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诞生,由师生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后来,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则先后改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1986年,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佛山大学建成,仍属于专科层次,学制二或三年,瞄准当地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1995年,佛山大学与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高校。

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印发《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学院”和“大学”的设置标准作新规定,对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由于“学院”更名“大学”标准严格,此番更名成功,也彰显着,“佛山大学”四个大字背后,是办学目标、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的全方位跃升和支撑,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阔达。

“致知励行”的戮力

一路拾级而上的佛山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收获丰硕成果。从最新ESI情况来看,学校有6个学科已进入全球排名前1%,包括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细数佛山大学近年发展轨迹,不难窥见其对更名成功的戮力耕耘。

2013年,该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该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并在5年后的广东省教育厅考核中,被专家组评价为总体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该校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以“冲一流”为办学发展目标。

2022年9月,首批4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就落户佛山大学,着力开展实践教学、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直面产业需求、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卓越工程师。

据介绍,前几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将加快推进更名大学、申请博士学位授权、提升学科影响力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三大工程”,着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发展路子。同时,致力于打造“高校+高端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地方企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大学力量”。

目前,全国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中,佛山是少数几个没有“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城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创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以城市冠名的大学,逐渐成为象征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城市同名的大学,将与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互荣共生。

“同频共振”地发展

当前,立足于制造业强市,佛山大学除致力打造更鲜明的地方特征,也将肩负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使命。作为佛山唯一公办本科高校,佛山大学瞄准佛山在智能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制造服务业的需求,发挥学科优势,打造政产学研合作链条,破解不少“卡脖子”难题。

如组建研发团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研制出我国首台氢能大巴,助推2万台规模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运营,带动一批企业成功“绿色”转型,推动佛山牵头创建全国氢能应用示范城市群。粤港澳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攻关半导体芯片激光应力单步切割技术,填补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再如面向佛山陶瓷、卫浴与五金制造行业,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示范应用。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突破全谷物粉加工关键技术,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并且,先后获得国家级星创天地、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又如以创新创业政策孵化支持学校科研团队走出实验室,将大数据技术落地应用到产业中,助力当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还与企业、行业共建23个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度全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优秀案例,育人模式辐射广东省内外。

佛山大学正释放不竭活力,以创新驱动、人才牵引为依托,力争与佛山这个万亿制造业名城同频共振。其聚焦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组织28所高校、220家佛山企业联培研究生2126名,帮助企业解决研发技术问题近3000个,并于2022年获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这是全国首批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之一。

“顶天立地”的功夫

“既要做‘顶天’的科研,也要做服务发展的‘立地’功夫,这是学校坚定的发展路径。”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表示。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工程,对于一座大学的培育,更考验着一个城市的努力、能力和定力。佛山大学与龙头企业、高端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联合布局13个高端研究院、建成5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充分服务企业攻关和产业升级。

2024年高考刚刚结束。记者6月14日从佛山大学获悉,2024年,该校15个二级学院59个专业招生,共计划招生5040人,其中广东省招生计划数为4388人,外省招生计划数为602人,另有预留计划50人。其还增设储能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知识产权3个专业。以学科群服务制造业、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举措,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也符合广东对于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的布局,切实担负起为区域提供技术与人才的守土之责。

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学校的专业特色,佛山大学自6月13日起,将陆续在该校的微信公众号开展院系专业解读直播、招生政策宣讲、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讲解等各类特色专业解读专场直播共计20余场,以新“佛山功夫”筑巢引凤。对广大考生来说,意味着新的升学选择和希望;于广东全省而言,是许多“高教洼地”城市亟待崛起的信号和榜样。

佛山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将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冲补强”学科建设,重点打造基础科学、先进制造、大健康三大学科群,筑好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蓄水池”,朝着建设成为理工科优势突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坚定前进。

(佛山大学供图,廖子港摄)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