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6月5日,万物和谐共生。此日期既是全球统一的“世界环境日”,又是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到来之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春诵园特色课堂,生动又内蕴中华传统文化,为稚嫩幼儿注入丰沛能量。
作为夏日的第三个节气,随着芒种的到来,节气上的夏天不知不觉已过去近半。蝉鸣鸟叫,在这蒸腾的暑气里,一碗酸梅汤当然是最好的解渴饮品。身穿统一的园服,小小班的孩子鱼贯洗手,再随着老师的引领,回到座位上。马上,他们便要开始亲手制作人生中的第一次酸梅汤。乌梅、山楂、陈皮、桂花、薄荷叶、洛神花、甘草和冰糖,这八样制作酸梅汤的原材料,都是日常课程中常出现的食材名称,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今日这些食材不再是课本上平面的图片,而是孩子们手边的实物,更是让他们兴奋不已。
“宝贝们,你们可以用干净的小手摸一摸,闻一闻眼前的食材了,开始吧”听到老师们的许可,孩子们纷纷伸手探向托盘,调动五感,仔细体会手中迥异的药材。好奇的小脑袋凑近乌梅,用鼻子仔细嗅闻,“阿嚏——”不少同学们被乌梅的味道刺激出了大大的喷嚏。“不好闻”,“有点呛呛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起自己的看法。陈皮的颜色虽然发黑,但是和橘子皮一样有着密密麻麻的颗粒;冰糖看起来和半透明的宝石一样;而洛神花的花瓣则张牙舞爪,“好像会动的手”。桂花和薄荷叶各有股特殊的香味,特别好辨认;甘草和山楂嚼起来一个微甜,一个发酸。八种原材料各具特色,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向孩子们展示了古人在吃上的讲究与用心。
透彻地观察完毕,大小朋友们齐心协力地将手边的食材放入锅中慢火熬煮。在等待酸梅汤熬好的时间里,曾老师开始向孩子们介绍起芒种的节气知识。“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这句谚语精准地概括了芒种时节的农家场景。在农业上,芒种可是非常重要的节气时令,一边要收获冬小麦,一边还要种下稻子,特别忙碌。但是只有抓紧芒种的宝贵时间,秋天才能有更好的收获。随着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仿佛真的来到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田间,感受细雨吹拂,有芒之谷旺盛生长。讲解完毕,酸梅汤正适合饮用。品味着酸甜滋味,孩子们对芒种节气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的智慧结晶。从春诵园建园之初便有的“二十四节气课堂”,包含了语文、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等多学科知识。孩子们度过一个个丰富又有意义的节气,能够在心灵上得到充分的滋养,更能建立与自然的情谊与连结,获得充足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期待下一个节气的活动,更加精彩。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