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理想的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在8岁的中山小朋友恬恬看来,是寓教于乐,可以学习到知识的校园;是尽情玩耍、充满欢声笑语的公园;是适宜成长,承载梦想幻想的乐园;更是处处体现着关爱与尊重、洋溢着温暖氛围的家园……如今,在中山,恬恬的这份期待正逐步变为现实。
自2021年中山市启动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仅建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更从“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出发,全面构建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以及儿童参与等“六大友好”体系。今年3月,中山成功入选第三批39个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以儿童需求为导向,
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升级
下午5时许,港口镇胜隆社区,随着一辆校巴缓缓驶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走下车来,直奔社区中心的各个功能场室。这就是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的“校巴学堂”。2010年起,为解决辖区内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胜隆社区创新推出校巴接送服务,租赁了两辆校巴接送孩子们上下学。随着胜隆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配备绘画、棋艺、阅读、篮球、乒乓球等功能场室后,慢慢地,这个校巴接送点变成了“校巴学堂”。校巴上的小电视不断播放着安全教育视频,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到自我保护的知识。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小榄镇的“大脚丫妈妈故事团”。这一项目通过“博爱100·创益菊城”公益创新大赛孵化而来,已经在小榄图书馆扎根,并面向全镇3-10岁儿童及家庭推广亲子阅读。在专业故事团成员的引导下,孩子们在绘本的世界中遨游,不仅培养了阅读兴趣,还在游戏的互动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中山市还大力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适儿化改造。在“十四五”上半程,已建成多个专门面向儿童的项目,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公园、儿童安全体验中心等。同时,创建了首批5个省级儿童友好示范镇街和51个市级儿童友好基地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
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中山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通过健全全市儿童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儿童关爱救助制度,以及建立市、镇街、社区(村)三级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和家庭、司法、社会的综合保护体系,为全市儿童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以儿童发展为目标,
持续拓展儿童参与空间
3月30日,“活力港口”系列文化活动之“童绘港口•活力绽放”——2024年港口镇儿童友好书法绘画作品展在港口镇文化中心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由中山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港口镇多部门及文化传媒、艺术培训机构等共同主办,旨在以书画为媒,展现儿童视角下的友好城市构想,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爱家、爱港、爱国的深厚情感。
展览汇聚了184件精心创作的儿童书法和绘画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一幅作品都透露出孩子们对美好家园的无限憧憬。这场展览不仅是儿童们艺术才华的展示,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山市在儿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方面的积极探索。
中山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从政策制定到实践落实,都致力于为儿童打造更加广阔的参与平台和空间。东区街道全覆盖实施的社区儿童议事会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区街道则成立了首支“儿童观察员”志愿服务队,这些小小观察员们以童真的视角去发现城市的点滴变化。
中山还通过支持儿童文艺作品创作、推动非遗传承进校园、设立儿童开放日阵地等一系列举措,不断丰富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儿童的社会参与度。
去年11月,中山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主题曲《我们是城市的欢笑》正式推出,歌曲用活泼跳跃的旋律和简洁温暖的歌词,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幅充满童心、欢乐与温暖的城市画卷。未来,中山将继续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将儿童发展的迫切需求融入中山的战略发展,广泛凝聚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力量,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成长环境。在探索有童心、有童趣、更有童育的“中山路径”上,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与孩子们携手共筑美好城市的未来。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