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多“野”?
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野”~
而是
蜿蜒曲折的海岸线
郁郁葱葱的红树林
灵巧翱翔、啾啾鸣唱的珍稀鸟类
构筑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生态底色
也正是深圳打造“国际红树林中心”的生动注脚
这不,在最近的一次生物多样性调查中
光明区就记录到一种
从7000公里外的俄罗斯飞来的珍稀鸟类——
黄胸鹀
极危物种黄胸鹀现身光明

黄胸鹀是一种雀形目鹀科鹀属的小型鸣禽
雄鸟繁殖季胸部羽毛呈现鲜黄色
极为漂亮
黄胸鹀目前已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
“极危(CR)”物种
以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
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光明这次一次性观测到
超过40只的黄胸鹀种群
如此大数量的种群
近年在整个广东省都非常罕见
在林间休憩的黄胸鹀。傅伟 摄
深圳鸟类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

黑脸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
翻开《深圳鸟类名录2024版》
深圳共分布鸟类高达431种
约占中国鸟类总数近三成
深圳湾的候鸟和游人。黄秦/图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15种
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更是高达76种
除此之外
还有3种极危物种、7种濒危物种、
16种易危物种和19种近危物种
就在2023年,深圳迎来鸟类发现的高峰期。10种全新记录的鸟类惊喜加入了深圳的“大家庭”,包括黑叉尾海燕、白额鹱、东亚蝗莺等,其中9种更是由热心的观鸟爱好者们亲自发现。
打造鸟类友好城市,
深圳做了什么?

噪鹃归来,红耳鹎翩跹,白鹭飞舞……
每年春季
深圳总会被鸟类迁徙的景象所点缀
打开社交媒体
深圳观鸟指南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为让鸟类在城市中更安全、更舒适地生存
深圳采取多项举措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修复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块“袖珍型保护区”,就是深圳城市生态建设的缩影。作为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已于2023年晋升“国际重要湿地”,每年吸引数万只候鸟在此停歇、加注能量。
候鸟栖息于福田红树林湿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深圳还在全市各区域推行鸟类友好型城区建设。最新出台的《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就是全国首个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解决方案的地方标准。
该指引从空间格局、高度、立面、景观等多角度制定控制措施,旨在提升城市尺度水鸟和候鸟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比如在福田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外围,深圳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以保障候鸟迁徙通道;在滨海总部基地等重点区域,规划预留鸟类通道和栖息地,并采取暗夜保护灯光设计……
“鸟类友好”不仅体现在新建项目,也延伸到既有建筑改造。2023年10月,腾讯在深圳总部滨海大厦外侧2层楼高处玻璃幕墙粘贴波点贴纸,让玻璃“可视”,成为一座“鸟类友好型建筑”。
鸟类和城市更好地“亲密接触”
人类和鸟类成为和谐共生的友好邻居
深圳正在为全国乃至全球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探索经验
树立生态文明新标杆
相信通过全民坚持不懈的努力
“绿色明珠”深圳
定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生态魅力
(综合来源:深圳特区报、晶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圳微时光、小红书)
综合 钟诗婷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