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三代,9位英国艺术家联袂办展!“玻璃时代的一缕光”闪亮上海

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2020-09-02 17:41
摘要

9月2日,《玻璃时代的一缕光——横跨三代·英伦窑铸玻璃艺术联合展》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率先对媒体开放。展览汇聚英国窑铸玻璃艺术之父基思·卡明斯和当代玻璃艺术先锋科林·里德等9位艺术家的36件作品。

9月2日,《玻璃时代的一缕光——横跨三代·英伦窑铸玻璃艺术联合展》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率先对媒体开放。展览汇聚英国窑铸玻璃艺术之父基思·卡明斯和当代玻璃艺术先锋科林·里德等9位艺术家的36件作品,展现了英国窑铸玻璃艺术历经三个世代的艺术成就。展览于9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展期持续至明年3月。

窑制铸造玻璃工艺,简称窑铸玻璃,窑主要指电窑炉。英国玻璃工作室运动早期主要由吹制玻璃占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后期,吹制技术逐渐向铸造玻璃和电窑技术发展。作为这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基思·卡明斯开启了英国全新的窑铸玻璃时代,并以实践与教学,带领出科林·里德等一批等杰出的以电窑技术为主的玻璃艺术家。本次展览涵盖英国三代玻璃艺术家,他们彼此有着师承关系,继承并发展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与创作。

被尊为英国窑铸玻璃艺术之父的基思·卡明斯已年过80,他特别为此次展览创作了《红色堆迭》。这件新作品运用玻璃、铜、锡等多种材质,结合多种窑铸玻璃技巧创作。基思·卡明斯深厚的水彩画功力也在作品展现无遗,其对色彩与造型精准的掌控力,令平面绘画仿佛悠游在立体透明的玻璃中,呈现出全新的空间视角和生命力。

展览中的重头作品出自基思·卡明斯的学生科林·里德。他的创作灵感围绕着世界的纹理、大自然、人类文化等领域展开。此次带来的一系列以海洋为主题的作品,展现了科林·里德对大海的热爱。作品《浪》以极其丰富的色彩变化,自由的线条流动与转换,呈现出自在、随意和天地壮阔的景象。据悉,科林·里德的作品已被全球53家博物馆典藏,他的充满浓烈中国风的作品《竹简》目前陈列在上海图书馆正门大厅。

《永恒的交流》系列作品是女艺术家萨莉·福克斯的创作。两件像是被切开两半的水滴型作品,一个是金黄色,一个是透明色。金黄色让人联想到土地、火焰、太阳,是一种温暖和喜悦;透明又有点像银色的色彩,则让人联想到天堂、月光。作品使用铸造、冷工雕刻、抛光、镜面彩绘等技法,探索光与玻璃的精彩互动,并期许透过作品省思自己的人生。

展厅中的另一件重点作品是《杨惠姗的兰花》,由杨惠姗与科林·里德共同创作。杨惠姗的作品细腻雕琢,演绎兰花坚韧独立、静谧里蕴藏的蓬勃生命力。科林·里德则运用净度极高的光学玻璃,以高超的切割与角度计算,将玻璃与光的折射发挥到极致。英国璀璨夺目的光学魔法,中国永恒花语的生命诗句,结合出两件互为关照的佳作。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