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与生活智慧。如何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让非遗文化的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相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
本届文博会在非遗内容部分,汇集了全国各地非遗文化项目和代表人物,创设丰富互动环节,在展示中助推文化创新传承与发展;同时在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首次设立非遗美食展区。通过文博会这个传承与创新共舞的“实验场”,许多非遗项目开始找到突破的路径。
走进12号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馆,观众不再只是远观,而是能近身感受到唐三彩的绚丽、西湖绸伞的精致、景德镇瓷器的温润。以往的单一技艺展示也正逐渐转变为通过作品讲述非遗故事,每一件非遗作品背后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匠人的执着匠心,在娓娓道来中被深深体会。沉浸式的体验和升级后的传播策略,让非遗故事在现代社会语境下重新获得叙述,使得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更加融合,激发出新的活力。
“文博食尚 寻味中华”非遗美食展区的设立,则让非遗文化更加直观地触达人心。从周村烧饼到兰州牛肉面,从天水麻辣烫到福鼎肉片,每一种美食都是地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风情与记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味蕾纽带,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记忆。观众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与乡愁的慰藉。
非遗文化在文博会上的出色表现与成功实践再次说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非孤立的文化行为,而是需要与市场、旅游、教育等多领域深度融合。非遗文化一旦真正走进生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就不再仅仅是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是成为了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与消费升级的新动力。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