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奔头!20岁青春活力再出发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05-23 10:56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第十七届文博会9号馆 文化产业综合馆A馆。 资料图

今天,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启幕。弹指一挥,文博会20岁了。风华正茂,步履铿锵。

发轫深圳,辐射全国,影响世界。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以产业发展风向标、引擎作用和平台功能,赋能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今天,朝气勃发的文博会正抖擞精神,聚焦“四化”(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走向未来。

文化产业磁力场

业界有一个说法,文博会是一个巨型“磁力场”。一年一度,中外文化产业领域的各路英雄豪杰被它吸引,相约深圳。

交新朋,会旧友。抒己见,采众长。展示风采,开阔眼界。商洽合作,“抱布贸丝”。

“文博会汇聚了各地优质资源,是一个非常好、又很大的平台,为我们获取信息、把握风向、聚拢人脉、接洽采购提供了便利和机会,完全是世界级的。”有参展企业这样感叹。

非遗项目走出深闺。宜兴的紫砂、龙泉的青瓷、东阳的木雕、安徽的黄梅戏……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在这里展示、交易,并在传承与创新中走进市场、走向世界。

科技狠活竞相显能。在往年“文化+科技”优秀项目、高新产品大放异彩的示范带动下,今年一大批文化科技企业携最新产品、技术和创意亮相,华为、腾讯、京东、咪咕文化、字节跳动、小红书等顶流企业不约而同前来,展现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文化热点从不缺席。凭借最近一档《歌手2024》“掀了内娱乐坛桌子”的湖南卫视,每一届都以庞大阵容出现在文博会的湖南展馆。今年也不例外。

……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追我赶展风采。在文博会大舞台营造的良性竞争产业生态中,我国文化产业不断走向繁荣,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20年来,文博会展馆不断扩容,从首届4.5万平方米到第二十届16万平方米,每一届“都不够用”。

文博会发布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被称作“文化企业界的琅琊榜”。尽管榜单的门槛越来越高,但每年申报的企业数量却越来越多,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汇聚一堂。

万商云集,精品荟萃,人气爆棚,信息海量。文博会因此被业界公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行业发展风向标

文博会从无到有,是深圳在摸索中“试出来的”。一批文化企业正是通过这个平台,在这里“找感觉”“找方向”,不断探索实践、做大做强。

刘美松,2004年以“印刷厂老板”的身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一块写着“文博”二字的展板,参加了首届文博会,没想到却大有斩获。凭借在会上获取的客户、信息等资源,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文博会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把握业务发展方向。”

到2014年文博会时,刘美松带着新创立的文化品牌“字在”参展,活字印刷文创产品惊艳全场,收获颇丰。

在这之后,他几乎年年参展。“每一届文博会,都会给我带来新的启发,每次我们都会带来新的成果,接受市场检验。”今年文博会,刘美松和他的“字在”又如约而至,期待新的收获。

像他这样的文博会“忠粉”还有很多。在文博会助推下,一批批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汇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作为“东道主”的深圳,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年均增幅达15%以上,产业增加值已增至全市GDP的8%左右。目前,全市文化企业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

文博会这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展示交易盛会,已然成了行业发展风向标、企业“灵感发源地”。

文明互鉴交汇点

自创办之日起,文博会就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为重要使命。中国文化企业、文化产品从这个舞台走向世界,外国优秀文化产品以此为支点撬动中国市场。

今年,第二十届文博会国际文化贸易展,面积从上届3000平方米扩容至2万平方米,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另外,还邀请了108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名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洽谈。

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携特色图书,首次亮相文博会。

韩国传统文化研究所今年已是第六次参加文博会,因为“文博会可以创建有效的交流桥梁,向中国推介韩国传统商品和文化。”

要么看好中国市场,要么心仪中国文化,要么嗅到中外文化企业交流合作的商机。越来越多的海外展商和观众前来参会,充分表明文博会已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通过文博会舞台,中国文化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并逐渐从传统的贸易、经济领域向新赛道、新领域拓展。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引人注目,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深圳华强集团借助文博会平台快速发展壮大,不仅实现了我国自主品牌文化主题公园向国外输出,旗下《熊出没》等动漫产品还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讲述“中国好故事”。

文化产业大舞台

“货带少了!”近几年的文博会上,记者总能听到参展商这样的感叹。“来了能拿订单”“签约超过预期”是不少参展商的共识。

4000万元。这是上海好励文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2023年在文博会上收获的订单总额。“文博会平台对于交易的促成很直接,很高效。”该公司创始人缪仁好表示,2019年他们首次参展收获了50万元订单,2022年增加到1200万元,没想到2023年更是“跳涨”。

从线下到“云端”,从展示到交易,从交流到合作,从“淘货”到“下定”。对中外文化企业而言,文博会就是商机。

第二十届文博会不仅现场展出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还有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厂展示与交易,预计将有国内外9万名以上专业买家、观众线下洽谈订货。同时,百余名直播平台头部主播,将镜头对准今年文博会,带着观众“云”逛展“买买买”,期待催生更多“文博会网红产品”“文博会时尚品牌”。

20岁正青春。文博会正以打造“百年展会”的雄心,稳步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的“成色”,在促进更广更深的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中,显著增强交易功能,以市场的力量培育出更多优秀文化企业及产品,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