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捏”成年轻人新宠,单价6000元引网友直呼:是我不配!丨网事
读特新闻记者 吴佳妙
05-20 17:11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有人为了买到造型独特的“捏捏”,在网络上出高价竞拍;有人入坑一个月花费近4万元;有人愿意为了“心水”的“捏捏”等上一个月……近日,话题“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买一个捏捏”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五。网友感叹网红玩具“捏捏”为何受年轻人喜爱之余,也“掏心掏肺”地说一句:是我不配。

有“捏捏”可竞拍至6000元,网友:是我不配!

5月20日,有关“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买一个捏捏”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截至当天16时,该话题阅读量已破亿,热搜榜最高位置达到第5位。

微博热搜数据

此前,一则1.5万元“捏捏”开箱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视频发布者表示,为抢到一款饭团造型的“捏捏乐”玩具,不惜花6000元竞拍购入,而其视频中其他玩具的单品价格也达到1000元左右。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不是几十块一个吗?怎么变成几千!”“不理解,最多会买一个十几块的捏捏,上千的实在是太贵了。”但也有网友认为,不理解的应该都是“圈外人”,这就跟年轻人爱收藏手办、盲盒一样,就是为个人爱好买单。

网红产品供不应求,年轻人在为“情绪价值”买单

据了解,作为一款解压玩具,“捏捏”于2022年广泛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数据显示,2022年,解压类玩具在淘宝天猫整体增速近40%。到了2023年,“捏捏”已经成为淘宝2023销量快速增长的玩具品类之一。

读特新闻记者走访线下店铺发现,在九木杂物社、The Green Party、名创优品等日杂店铺,“捏捏”被成批摆放在显眼的货架,其中以奶龙IP定制的“捏捏”尤为常见,均价在几十元左右。

二手平台上截图

而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出现了一批由网红手工博主打造的个人品牌。读特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其中作为“捏圈届爱马仕”的某品牌,因产品外观可爱、回弹性强“很好捏”,在小红书平台上吸引了数万粉丝关注。记者发现,该牌子一个原价60元的饭团捏捏,在二手平台上可以拍卖到原价的几十倍。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拿来高价竞拍的都是一些网红博主自己手工制作,他们一般无法做到量产,所以会限量限时发售。当有些爆款产品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就会有“黄牛”找到“商机”去入手购买,再转手拿出来给买不到的人高价拍卖。

刚踏入职场的小莉表示,当她遇到特别喜欢的模型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加入抢购的行列,甚至愿意支付高于原价的价格来获取。最初,小莉购买这些“捏捏”玩具是因为上学写论文时会焦虑和紧张,而这些玩具成为了她缓解压力的方式,避免了她不自觉地扣头皮或咬指甲。如今,购买“捏捏”已经成为她工作后为数不多的乐趣,“每当抢购到心仪的捏捏时,都会很开心很满足,而且这种快乐会持续好一段时间。”

社交平台上截图

“当一个圈子有东西是限量限售,又有人为此买单,供不应求时,就能把价格炒上去。”“00后”小林告诉读特新闻记者,她平常是一个喜欢收藏一切可爱事物的人,进入“捏圈”后便开始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或者二手平台上购买“捏捏”。对于以高价入手“捏捏”,她表示“限量出售的产品拿来拍卖很正常,且这些大多是圈内知名的牌子,确实做得会比其他的更可爱、手感更好。”其认为,只要有能力,不管是任何圈子,大家都可以为情绪价值买单。

专家:“捏捏”有风险,入手需谨慎

但随着“捏捏潮”掀起,关于此类玩具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大众的关注。此前,读特新闻曾就“捏捏”玩具甲醛严重超标进行报道(警惕!这种网红玩具有毒!手作博主做到咳血退圈,很多孩子爱玩)。有手工博主表示,自己因为长期制作“捏捏”,去医院检查发现白细胞指数已经低于正常值。

据了解,广州市消委会曾对市面上最畅销的3类解压玩具进行试验,发现部分玩具存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过高的风险,部分玩具存在标识信息缺失的情况。对此,该消委会建议,对于标识缺失的产品,消费者应谨慎购买。如果其产生一些安全质量问题,将无法溯源到责任方。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该类产品甲醛超标、TVOC含量超标等讨论,因为该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多,国内鲜有非常有名的生产厂家入局,因此相关的监管可能要进一步加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知名消费者行为学专家王丽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时要查看卖家资质,尽量选择信誉好、评价高的正规店铺购买。购买回去之后可以消毒、清洗或是适当地晒一下,使用后也需要勤洗手。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吴佳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