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现“港药粤产”!中山案例入选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
中山日报
05-14 19:37

5月13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二批)》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二批共16个案例。其中,中山率先落地“港药粤产”成功入选典型案例。

点击回顾案例详细报道:
《“港药粤产”已实现!粤港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再迎新进展》

借助“港药粤产”创新实践,“维生素C泡腾片”在中山顺利生产和上市。通讯员供图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去年4月,广东省大湾区办公开发布了第一批规则衔接典型案例,为全省各地市、各部门推进规则衔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参考。今年,广东省大湾区办组织开展第二批案例遴选工作,聚焦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等重点领域,遴选出16个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典型案例,涵盖了要素跨境流动类5个,民生融合类5个,营商环境类3个,重大平台建设类3个。

与第一批典型案例相比,第二批案例延续了创新价值高、示范效果好等特点,同时规则衔接方式更加多元,有关单位创新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模式、新的做法、新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工具箱”。

中山率先落地“港药粤产”案例介绍

据了解,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率先打通“境外持有+境内生产”的委托、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实现香港联邦制药厂出品的“维生素C泡腾片”在中山投产上市销售,开创了“港药粤产”的先河,对打通规则衔接“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示范。

该案例共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创新突破跨境贸易和资金结算难题。通过服务贸易方式,购买香港药品专利许可,快速获得药品委托生产权,率先实现香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持有的药品在大湾区内地生产。

亮点二:创新推动药品质量标准两地互认。对原配方中境外物料的国产替代方案进行研究、评估和验证,确保药品质量标准及质量检验完全一致、与香港互认,仅生产地址标识不同,实现药品在内地及出口境外同等销售。

亮点三:创新使用香港药品生产过程控制流程。引入港方药品生产器械、人才、工艺,衔接香港药品生产规章制度,确保跨境生产药品质量全过程可控。

中山除了打造深中通道等与大湾区”硬联通“的设施,更探索出一系列”软联通“政策创新举措。见习记者 盖刘宝 摄

截至 2024 年 2 月,“维生素 C 泡腾片”累计在中山生产 1898.65万片,内地及境外销售 1399.8 万片,“港药粤产”模式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第二批16个典型案例亮点简介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顺利落地实施;

→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实施粤澳货物“一单两报”服务;

→“湾区认证”推动三地质量认证规则衔接;

→“湾事通”助力“三地同城、无感跨境”;

→粤港实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

→首个大湾区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出台;

→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首发贴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

→横琴口岸创新实施客货车“粤澳联合一站式”查验;

→广州探索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新机制;

→深圳建立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医院评审认证体系;

→珠海“小切口”立法助力澳门专业人士跨境便利执业;

→中山率先落地“港药粤产”;

→前海率先试点推进建设领域规则与港澳衔接;

→南沙创新与港澳教育衔接机制;

→河套率先试点数据跨境交易。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林志强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