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延续与创新——苏州市第二届雕塑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拉开帷幕。
展厅现场
一竿刀笔雕江南,古今交融最苏州。来自全国各地的雕塑家们,以苏州的水、山、石、花等元素为切入点,创作出富有江南韵味的现代综合雕塑作品。无论是当代重量级的雕塑大师,还是新生代的年轻雕塑家,都将江南丰富的意象加以捕捉,借助手中的刀笔,一刀一刻将江南之美定格于雕塑之上。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共展出75位艺术家的100件(组)作品,展览以戏曲雕塑篇章、传统媒介的现代雕塑篇章、展现江南气质与城市精神的综合雕塑篇章的多叙事模式为本次展览的亮点,另特设公教体验区域,在展览期间体验苏州泥塑非遗体验、大师讲座等活动,使苏州市民感受现代雕塑艺术的魅力。
展厅现场
走进展厅,一条气势磅礴的“粉龙”雕塑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并拍照。这件作品名为《有龙则灵》,全长16米,巧妙融合了竹、纱、金属、纸等多种材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龙则灵》 叶佩君
“苏州被称为东方水城,是一个很美很温柔的城市,激发了我们创作这条水龙的灵感。”参展艺术家叶佩君说。据介绍,这件作品的创新体现在色彩和材料的运用上,它突破了传统的金龙或黑龙形象,采用了更受年轻人喜爱的粉色系。同时,通过使用镜面板材和水滴胶等现代材料,手工精心打造出“水龙”甩动的水花,使静态的雕塑展现出动态之美。
《戏韵系列》 谢渊
参展艺术家谢渊特为此次展览创作了《戏韵系列》作品,他说,儿时弄堂边玩耍,老旧收音机发中咿咿呀呀的唱腔,如今回味方觉其中滋味。时光在一出出断断续续的折子戏里划过,滋养了自己最初对艺术的兴趣和认识。本次雕塑展览,在创作时将其从脑海中翻出,作品就自然产生了。以戏曲为母体,作品放置于苏州美术馆这一场域之中,既是对戏曲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溯源,也是借戏曲与雕塑间的融合碰撞, 塑造文化空间,演绎古今传承。
《山水之间》 徐肖华
作品《山水之间》以假山石结合现代几何图案,面上一艘小船行驶在墨海的通道之间。从上海来到苏州观展的李先生说在这件作品前反复观看:“感觉很有新意,凑近还能闻到一股墨香,给人感觉既传统又现代。”
《转角遇到一簇花》 吴笠安
展览总策划、苏州市雕塑协会秘书长吴笠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4年,“苏州市第二届雕塑作品展”提出“延续与创新”的主题,试图用多维度视角的雕塑作品描绘出苏州现代文化的创新,解释江南文化的当代理解。“良辰美园”篇章是呼应戏文泥人题材的现代雕塑造型的创新。“化古为景”展现雕塑家使用工艺美术的传统媒介材质以雕塑的造型语境进行当代雕刻的创新。“水流转巷”是青年艺术家对苏州这座优雅且现代的城市气质所表达的文化态度。
展厅现场
参展艺术家欧阳苏龙说:非常有幸参加这次展览,这是苏州雕塑界的大展,我2019年从美院毕业后开始频繁的北京苏州两地往返,近两年是常驻苏州了,算是一个新苏州人。苏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从这个展览呈现的面貌也可以看出来。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苏州美术馆的展览,展厅条件很好,环境也很棒,美术馆选择收藏我的作品是对我作品的肯定,对我个人创作的认可,深感荣幸。
据悉,展览开幕式后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就“江南诗雅文化的构建”“ 看江苏,主题雕塑创作漫谈”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本次展览持续至6月1日。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