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日常生活小事,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近日,深圳市文明办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体现了这座城市以法治方式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文明城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的决心与信心。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既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近年来,深圳每年都出台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体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划出不文明行为“红线”,将文明行为要求从道德“软约束”,变成法律“硬约束”,念兹在兹的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文明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日前召开的深圳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要以更强自觉、更实举措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要在惠民利民、常态长效、探索创新上下功夫,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的发布,既鲜明体现了此次推进会会议精神,也反映了市民的心声和诉求。在后续施行过程中,更要紧紧依靠群众,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格局,以文明城市建设的扎实成果为深圳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无论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基础设施”。有了明确的规则,才能框定人们的行动边界,从而懂规矩、不逾矩。2024年度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聚焦市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从“文明出行”“自律端行”2个方面,列出6项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占用绿化带,占用或堵塞消防通道等”“电动自行车走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等”“在公共场所遛狗不牵绳”等等,可谓具体而微,可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文明意识。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定能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文明、有序的方向挺进。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市民朋友既是文明创建者,也是文明受益者。不乱停车、不乱穿马路、遛狗牵绳等,反映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制、行为上的自觉、内心对他人的尊重。人人都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我们的公共空间就会变得更加稳定、可预期,而因此受益的是每一个人。
制止不文明行为,用制度捍卫文明,这是大家所乐见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不变的是对文明的期许。每个人加强道德自律,自觉守护公共文明的大环境,文明的甘泉才能滋润更多人的心田。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