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第一资源”活力 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我市首次召开“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
东莞+
05-06 10:25

4月30日,我市首次召开“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围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催生东莞新质生产力”主题,邀请17名专家人才代表与市委书记面对面协商交流,聚焦推动东莞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东莞高质量发展共商良策、共谋发展。

“这个协商形式很新颖,市政协联系专家人才最直接、最广泛,要继续发挥好牵线搭桥作用,持续加强与广大专家人才的交流,支持他们更好建言献策,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首次召开的“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市委书记肖亚非给予积极评价并寄予厚望。

据了解,“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由市政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联合举办,旨在架起党委政府与高层次人才的沟通桥梁,进一步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人才智慧和力量。

一场别开生面的协商座谈会

“建议我市进一步成建制地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强化创新链,为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人才支撑。”

“高度重视无人自主技术的研发,建立无人自主技术综合测试基地和复杂应用场景验证平台,为无人艇、无人车、无人机的测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借鉴英国焊接研究所(TWI)模式,依托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成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专属领域前沿技术创新平台。”

“聚焦半导体和新能源两大十万亿级产业,充分发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平台作用,加快形成千亿级的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产业集群。”

“既要为链主企业引育人才提供定制化支持服务,也要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引才留才问题,特别是要建立人才双向培养机制,支持中小企业人才能力提升和学历晋升。”

……

协商座谈会上,来自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部门的17名专家人才代表围绕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加快高端人才引育、推动产业科技创新等主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参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就专家人才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作了正面回应和坦诚交流。

市委书记肖亚非边听边记,不时与专家人才代表互动交流,并对每位代表提出的重要建议进行点评回应。肖亚非表示,各位专家人才代表是东莞各行各业的翘楚,长期以来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会上又提出了很多富有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市委人才办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吸收转化,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努力促成“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的良性互动。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是东莞的城市特色,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市政协主席郑建民指出,本次协商座谈会的主题是市委书记肖亚非亲自研究确定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凝聚高层次人才智慧力量,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开好协商座谈会,今年3月以来,市政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政研室、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生益科技等14家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广泛听取科技人才意见建议,并赴广州、深圳、上海、苏州调研考察,学习先进城市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协商座谈会上,调研组通报了专题调研情况,深入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围绕引导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地方产业发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发展壮大企业类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20项对策建议。

打造全新协商品牌,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智慧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东莞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要依靠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郑建民表示,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持续吹响“是人才,进莞来”号角,全市人才总量超315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3.6万人,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奖”荣誉。为更好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搭建我市高层次人才协商交流平台,今年年初,市政协提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联合举办“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的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意每年召开一次“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并纳入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

郑建民表示,“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是我市推进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东莞政协创新协商工作的有益探索。接下来,市政协将按照每年聚焦一个主题、开展一次深调研、提交一份专题报告、召开一次协商座谈会,建立一个人才意见建议“直通车”机制、完善一套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的“六个一”要求,不断完善协商内容、健全协商机制,努力把“人才·书记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打造成东莞高层次人才协商建言的重要平台和品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委员风采

市政协委员卢丹玲:

十三年履职“长跑”

用心传递基层声音

连续三届作为市政协委员履职,提案多次获评“年度优秀”,名列2023年度履职优秀委员名单……一路走来,一个个荣誉,记载着卢丹玲的收获与成长。回首13年履职路,她坚持在调查研究时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将来自基层一线的智慧和诉求转化为履职成果。

从最初当选时的“懵懵懂懂,初生牛犊不怕虎”,到第二个五年时能够提出“更加成熟、更有分量”的提案,再到如今进入履职的第13个年头,卢丹玲坦言:“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连任三届委员,十三年履职‘长跑’,我已经是‘老’委员了。”卢丹玲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主笔和参与撰写的提案有12件,均得到有关部门回复,“政协委员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反映基层诉求和民生期盼,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多提意见和建议”。

2024年东莞两会上,她就呼吁,推广行政机关大院停车场错时共享,缓解节假日群众出行停车难题。如,学校周边放学高峰、节假日热门景点停车难问题凸显,有关部门可以牵头让景点和小区或学校和小区结对子,允许将车停在约定好的小区车位上,车位业主可以额外获得一些收入,以此缓解学校、景点周边的阶段性拥堵。

从呼吁“加强自建房改建后的消防安全管理”到建议“推动社会消防安全职业技能培训”,从呼吁“加强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到建议“推动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卢丹玲一直通过提案用心传递基层声音。

除了市政协委员这个身份外,卢丹玲还有多重社会身份:市侨商联合会副会长、东坑女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东莞市振华塑胶有限公司董事……这些年来,她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日常工作,主动听取民营企业、产业工人等群体的诉求,撰写了《关于我市制造业如何过冬,待到春暖花开的建议》《关于加快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等针对性强的提案。

卢丹玲和她所在公司从2002年至今,每年都保持了为东坑镇黄麻岭村老人发放慰问金的传统。在这个深入基层一线的过程中,她关注到了长者们的诉求。经过认真调研后,2017年,她撰写提案为长者发声,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在新开发和在建居住小区规划配套老年人活动场所,让长者老有所乐。

4年后,卢丹玲在提案《关于帮助我市老年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建议》中再次聚焦老年人群体,呼吁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设备方面遇到的困难。

“人民的委员,就要为民建言。”卢丹玲说,“老委员”要有新担当,她将继续在人民政协这个大舞台上,牢记职责使命,发挥特长优势,积极履职尽责,用心传递基层声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