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多角度解析深圳知识产权的创新价值
晶报记者 潘玲霄 陈淑莹
04-28 07:30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陆续发布深圳市2023年知识产权白皮书、知识产权十大事件、质押融资典型案例等成果。

深圳知识产权建设成效几何?这组数据给出最直接的答案——

2023年深圳全市国内专利授权量23.51万件,商标注册量24.97万件,居全国第一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0.1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5.9倍;每平方公里发明专利拥有量150.38件,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知识产权发展也带动了证券化产品发行达179亿元,发行量、发行规模均遥遥领先全国。

近年来,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平安科技的“AI医疗”,到腾讯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旭宇光电“LED封装”……来自深圳的一组组高价值专利组合频频出圈,不仅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更在国际舞台上声誉鹊起。

“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10到N”的企业孵化,深圳知识产权价值持续迸发,城市经济活力正以全新“加速度”奔跑在前。深圳如何实现这一切?它是如何赋能企业变“知识”为“真金白银”,不断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让我们一探究竟。

“知产”变现,破解企业资金困局

如今,将知识产权“变现”正逐渐成为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重要策略。近年来,深圳巧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关键一招,帮助企业将创新发展的“点子”转化为支撑经营的“金子”。

“知识产权通过质押变成我们手中的‘真金白银’,进而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的经济价值!”深圳盈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张立静感慨颇深。位于宝安区的这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设计研发和制造物联网智能数据采集终端等产品,坐拥200项专利的它以其“硬核”实力赢得行业龙头的青睐。

2023年,盈达信息进入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快车道,如何让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通过宝安市场监管局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宣贯,企业了解到原来知识产权也能通过质押变成企业的现金流后,盈达信息信心倍增。更为关键的是宝安区“政策引导、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服务上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条龙”服务作用凸显,中国银行结合企业订单、预计回款现金流等因素,以企业1项核心发明专利进行质押,成功批准一笔高达1000万元的贷款,一举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宝安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政策,盈达信息在还清贷款后还可申请实际利息70%补贴,贴息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远低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这种贴息政策无异于雪中送炭。”张立静如此形容。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市专利和商标的质押登记总金额达到了384.3亿元,连续四年领跑全省。此外,质押登记笔数达到1141笔,居全省之首,已惠及了981家企业。

除了质押融资,深圳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探索也颇有成效。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将知识产权现在或未来所产生的收益,通过财务金融技术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被誉为知识产权运营“皇冠上的明珠”。

舒糖讯息便是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受益者。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澳背景创新公司,主要聚焦研发无创血糖监测可穿戴设备。2023年2月14日,舒糖讯息收到来自香港首笔200万元的知识产权融资,也标志着全国首个深港跨境“N+1”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深圳落地生根。

记者了解到,2023年深圳新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24单、规模近54亿元,累计发行79单、规模近179亿元,发行量、发行规模双双荣登全国榜首。

专利转化加速,推动企业“出海”

专利转化加速,点燃市场活力。企业驶入专利转化的“高速公路”,便能奔赴更广阔的市场。

“多亏搭上了深圳‘专利预审服务+PPH专利审查高速路’的顺风车,它帮助我们打通国内外的快速审查通道,专利获得快速授权,让更多客户见证了我们的技术实力,‘出海’步伐迈得那叫一个快准稳!”速腾聚创知识产权总监张岩这份自豪感源于该企业2023年的辉煌业绩:全年激光雷达交付量超25万台,创下全球激光雷达销量与市值双纪录。

业绩的取得,离不开速腾聚创在激光雷达领域所拥有的近1400项专利及专利申请。而这家成立仅十年的企业能够拥有如此数量的专利,得益于“专利预审服务+PPH专利审查高速路”机制,这是一种专门助力企业打通国内外专利布局的双快速通道机制,为深圳企业“走出去”提供巨大帮助,特别是对于技术迭代迅速、海外专利申请量大的企业而言,能大幅减少企业布局全球目标市场的时间成本。

这一机制不只是帮助企业“出海”远航,也注重扶早、扶小、扶优,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2021年,几位志存高远、目标坚定的创业者带领着一群年轻工程师在深圳创建了归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专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研发。“经历一年多的自主研发,我们产生了很多创新成果,但初创企业在常规的专利申请上快速获得专利授权非常困难,我们在2022年的专利积累与拥有量几乎为零,我们对专利布局与授权的需求很迫切。”归芯科技负责人回忆道。

就在这家初生科创企业苦恼之际,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调研,带来了好消息。原来企业可以通过“专利批量预审服务”,快速获得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占领先机。

“真是振奋人心!原本需要等待2年半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缩短到了3个月,靠这个利好服务,短短半年时间已有14项发明获得授权,我们能够即刻感受到对我们创新的认可,对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都充满信心。”归芯科技负责人感叹。凭借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公司已布局知识产权近70项,其中发明专利50多项,整个团队技术创新热情更加高涨。即将迎来3岁“生日”的归芯科技在5G芯片和卫星通信芯片领域技术研发持续突破,已经跻身“专精特新”行列,并将在相关知识产权政策助推下,继续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据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统计,该服务已经帮助深圳150余家芯片企业的1370余件芯片相关专利经快速预审获得授权。同时,依托“专利预审服务+PPH专利审查高速路”机制,培育的160余家深圳企业的1000多件重要专利,成功串联电动汽车、新能源储能、芯片等众多重要产业集群,打通了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业务壁垒,开发了欧美、日韩等重要海外市场,成为深圳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加速器”。

强化保护机制,助力海外维权

“出海”是当下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深圳作为我国外贸大市,出口增速领跑全国,规模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许多企业凭实力在海外市场持续走俏,但难免会遇到跨国知识产权纠纷。作为锂电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的开创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思旭其产品凭借着高品质和先进技术占据了全球约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然而2021年1月,却突然收到来自美国N公司发起的侵权调查。

一场维权之战拉开序幕,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多方的策略指导和帮扶支持下,华思旭花费数百万美金的诉讼费用去“正面硬刚”,最终在历经18个月的调查后扭转僵局,打赢了这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之战。

“深圳知识产权部门对企业的保护十分给力,在监测到我们涉及跨国纠纷后,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并成立专项小组,全程跟进帮助。”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雷云回忆那场历时1年半的跨国诉讼风波,不禁感叹。此次赢得诉讼不仅对华思旭意义重大,也为众多民族企业进军海外作出示范,鼓励企业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据统计,2023年深圳为597家企业提供“一对一”应对指导,为企业节省诉讼费用超1100万美元,挽回市场损失约2.9亿美元。

近年来,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深圳推出一系列创新措施,帮助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稳健发展并应对潜在风险。“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等入选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现如今,在面对海外诉讼时,产业巨头能游刃有余地凭借着经验和实力阔步前行,中小微企业能不卑不亢地以坚定的步伐与信心稳步发展。

“我们将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生态体系,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有力支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低空经济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22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举办的2023年度深圳知识产权工作成果发布会上,一组崭新且亮眼的数据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全球专利布局数量已超过1.4万件,海外布局超过三分之一,其中有效专利占比34%。

其中,深圳在低空经济产业云台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专利存量、有效专利量以及海外专利布局量等各项指标,皆处于国内独一档,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远超欧洲,在该领域全球领先。

记者了解到,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拥有专利申请的深圳创新主体有近千家。在众多创新主体中,有深耕无人机领域多年的“领头雁”——大疆集团,专利布局量“遥遥领先”的“强雁”——道通智能和华为,以及众多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群雁”,已形成“头雁领航、强雁护航、群雁齐追”的“雁阵效应”,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雁阵成行、乘势腾飞,呈现出新兴新质迸发新活力的新气象。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潘玲霄 陈淑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