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河源八年,就想着多做些实事,把扶贫当作事业,把这项伟大的工程当作情怀。”
7月的一天,在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市派驻龙川县工作组组长张百松看着一片兴盛的工业园,微陷的眼窝里充满着掩盖不住的欣慰。从2013年6月起,他已经在对口帮扶河源一线奋战8年。
张百松
张百松率领对口帮扶龙川的深圳干部们,弘扬特区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感染了不少当地的干部群众。
张百松说,产业扶贫是整个扶贫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难中之难。只有构建产业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转向乡村振兴战略。
为带动龙川当地的产业与经济发展,张百松积极推动宝安区内外溢产业重点转移到龙川,形成了以电子电器、空气能、现代建筑工业三大产业为主导、规划总面积30.63平方公里、103家企业入园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还积极组织企业设置公益性岗位108个,在园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300人。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杨青林副主任对张百松的勤俭吃苦精神十分佩服,“百松来河源八年了,可我在他的办公室里看见的,仍然只是八年前看到的那一桌一凳而已。”
不少农户看到忙碌奔波的扶贫干部后感叹:“大城市来的扶贫干部在河源仍然那么努力,好样的。”
““刚来的时候,这边的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经过我们的产业帮扶过后,如今的村集体收入普遍高达10万元,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张百松感叹。
在龙川县东江西岸,一座崭新的医院在深圳对口帮扶资金支持下如期竣工,原住院大楼被改造为龙川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起县城35万人的1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填补了县城东江西岸无公立医院的空白,当地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诊。
除此之外,文化广场、道路硬化等诸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让龙川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贫如今对我而言早已不是工作,而是事业,是情怀。”张百松说,在扶贫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通力合作下,他坚信,河源这个家一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建设当中。
截至2019年底,深圳投入至龙川县的扶贫资金共5.0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453个,有力推动了龙川县的脱贫致富。
(来源:滨海宝安)
编辑 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