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华街道构建市容管理网格化:环境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 读特记者 邸继勇 通讯员 刘帆 黄素娟
2017-11-05 18:26
摘要

甘坑新村的一幕,在吉华街道的各个角落里都在上演。今年以来,吉华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对症下药,通过探索市容管理网格化,推动城市市容管理迈向精细化。

“现在村里干净得让人有点不适应哩!”11月5日,家住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新村一路的居民张大爷感慨,村里对垃圾的态度越来越“较真”了。

张大爷不知道,他口中所说的“较真”到了甘坑社区工作站站长邱乐聪嘴里,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来表述——市容管理网格化。“所谓市容管理网格化,其实就是将各个社区一层层分片,由‘片长’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邱乐聪告诉记者,“片长负责制”的背后,是社区对市容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人管,每个人心里都清清楚楚地刻着,哪条路是我的!”

在将村中市容管理责任层层分配到人后,甘坑社区进一步完善监督和检查机制,通过微信群、数字化城管系统等手段,将每位“片长”置于常态化监督之下,“哪条路上有一张纸屑‘逗留’超过半小时,我们就会马上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清扫。”

甘坑新村的一幕,在吉华街道的各个角落里都在上演。今年以来,吉华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对症下药,通过探索市容管理网格化,推动城市市容管理迈向精细化。

“‘片长’管理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有效发挥社区的力量,使市容环境整治做到及时、有力。”吉华街道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以来,该街道通过以社区为责任片区,划定片区网格,全面落实“片长负责制”,逐渐探索出一条以社区为整治主阵地的市容管理思路。在此基础上,吉华街道对辖区各大片区网格搭建起清晰的责任框架,哪个片区发现卫生问题,“片长”就要主动作为,积极协调解决,否则将要问责。

打好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战役,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激活每个城市细胞,形成众人拾柴、百鸟筑巢的良好局面。吉华街道的市容管理网格化模式,正是依循“市容环境品质提升没有最小单元”这一思路稳步推进。“片长”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市容巡查下沉到一街一巷,“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思路,带来市容的无盲区管理。

目前,吉华街道将辖区划分为9大网格,涵盖7大社区及两条主干道;同时,根据各网格面积、人口分布、市容现状等客观情况将300人的市容巡查队伍进行合理分配。在9大网格的基础上,又继续推进小网格精细化管理,逐步构建起一个“网格之下还有网格”的管理框架,使市容管理的触角实现“裂变”式延伸。

编辑 刘桂瑶

监审 韩绍俊

(作者:​ 读特记者 邸继勇 通讯员 刘帆 黄素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